不當建設破壞環境 離島居民拒絕水泥包圍家園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不當建設破壞環境 離島居民拒絕水泥包圍家園

2006年01月18日
本報訊(張文樺報導)

為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作熱身,環保署邀請環保團體進行區域論壇以收集議題。為4月21至22日的「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作熱身,環保署於北、中、南、東,以及離島等5個分區邀請環保團體進行區域論壇以收集議題。17日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主辦的離島論壇在台北NGO會館舉行,此次論壇邀請金門、澎湖、馬祖、綠島、蘭嶼、烏坵等6個離島民間團體意見領袖前來,報告離島的環境議題。離島與會代表紛紛痛陳水泥化建設包圍離島,臧害美麗環境,呼籲政府預算應與優質政策執行結合。

離島因著特殊地形以及豐富自然與人文資源,帶來觀光人潮的同時,大量工程建設卻造成當地景觀的破壞。



離島環境議題共同指向工程建設的迷思,綠島鄉文化生態協會林登榮表示,綠島大量廢水直接排入大海沒有任何處理設施,政府卻投下一千多萬元經費建設不甚急迫的防波堤。以綠島為例,因應大量遊客需求開設環島公路,道路未設計動物廊道形成生物大屠場。綠島鄉文化生態協會理事長林登榮表示,1990年綠島劃入觀光局台灣東部海岸國家風景特定區的管轄範圍,觀光人口自1981年的五、六萬人次,一路飆升到2004年的40萬人次,遊客晚上泡溫泉、早上看日出,整天都有出租機車呼嘯而過,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受影響。

綠島鄉文化生態協會理事長林登榮表示,綠島第一公墓西面的海岸,原本海岸沙丘高達十多公尺,珊瑚礁海岸內還有約20公尺的沙灘,但政府卻投下一千多萬元經費剷除林投樹林和沙丘,興建水泥防波堤,像這樣的水泥化建設思維,讓離島美麗的景觀殆盡,潮間帶的海岸生態的生命也被覆蓋了;反觀軟體建設如污水處理,每年40萬人次與綠島3000位居民所產生大量廢水直接經潮間帶排入大海,卻沒有任何處理設施。

不當政策儼然成為生態環境殺手,類似的案例也在蘭嶼發生,之前備受矚目的天池步道鋪設與朗島漁港擴建,也是未與居民充分溝通所造成的不當政策。

蘭嶼山海文化保育協會理事長夏曼.吉亞可能,訴說著民國60年代綠化政策造成蘭嶼原生植物被砍掉、70年代核廢料儲存場的設置,以及80年代各項建設,均是臧害環境並深深影響部落傳統漁撈作業的不當建設;例如民國84年填海造地的機場延伸跑道,落成同年被颱風沖斷後至今未修復。而在觀光發展帶來大筆開發經費後,蘭嶼原本就少有的沙灘,更是在消坡塊的「包圍」下,幾乎消失殆盡。

離島環境議題共同指向工程建設迷思對環境的禍害,對於如何使預算有效與優質政策結合,政府應與地方溝通,傾聽民眾拒絕水泥化包圍家園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