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能源!MIT 研發全球首款「熱共振器」 靠日夜溫差就能發電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環保新能源!MIT 研發全球首款「熱共振器」 靠日夜溫差就能發電

2018年02月27日
摘錄自2018年2月26日Limitless IQ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根據《MIT News》報導,MIT 研究人員近期發表了全球首個「熱共振器」(thermal resonator),可利用日夜輪替的溫度差,產生環保電力。

文章內提到,雖然目前熱共振器的能源轉換功率並不高,但與其他環保能源相比,它有著無與倫比的環境適應能力;熱共振器無須陽光直射,放在陰涼處,甚至永遠照不到太陽的地方也無妨,絲毫不受短暫的天氣變化所影響。

《MIT News》指出,原型機的測試結果顯示,在晝夜溫差 10 度的情況下,這台小小的原型機能夠產生 1.3 毫瓦電力,儘管不算很多,卻足以驅動小型環境感測器或通訊系統。

目前熱共振器僅能提供非常微小的電能,離實際應用還有段不小距離,但相比各種環保能源,其不受天氣、地點制御的優點,讓它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性;此外,研究人員提到,熱共振器甚至能與太陽能板結合使用,放置於太陽能板下方的話,不僅節省空間,還能有效利用其廢熱進行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