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挺動物小學堂】支持快樂母雞下好蛋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挺挺動物小學堂】支持快樂母雞下好蛋

2018年03月24日
作者:李奕萱(動物當代思潮 動保記者)
編按:2017年挺挺動物生活節特別為師生與親子規劃「挺挺動物小學堂」,由多達十位的專業講師講授動物保護議題,帶觀眾探索「喜歡動物的正確方式」。這則文章紀錄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辦公室主任陳玉敏,來與大家聊聊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處理的「吃」,同時也是人與動物關係中最密切、也最常被忽略的「吃」。

動社陳玉敏說:「臺灣人一提到動物,最先聯想到貓狗或野生動物,卻鮮少想到雞豬魚牛等經濟動物。而且只要談到經濟動物的『權益』,就經常引起一陣尷尬,因為這挑戰了我們對『吃』的習慣與喜好,但這也是大家無法迴避的議題,因為現代人與動物最直接的關聯其實就是『吃』。」只是大家真的都忘記了!

「毒雞蛋」怎麼來?

「飲食文化、動物福利、人類永續」,動社成立20多年來,在臺灣還沒訂定動物保護法之前,就已投入動物保護運動,近幾年重心逐漸轉向較少人關注的經濟動物和實驗動物議題,並從2008開始研究並推行廢除「格子籠飼蛋雞」。


格子籠飼蛋雞剝奪母雞展現一切自然天性的機會。圖片來源: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一個小小的籠子裡,三、四隻雞被塞在裡面,一輩子都沒有走到地面的機會,也沒有移動身體的空間。」這是格子籠蛋雞的處境。玉敏說,台灣有非常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其實都與我們長期忽視經濟動物的福利與需求有關,包括前不久「芬普尼雞蛋事件」就是一例。

芬普尼是農藥,為何會出現在雞蛋裡?主要原因正是格子籠飼養,剝奪母雞展現一切自然天性的機會。當母雞連張開翅膀梳理羽翼,並利用「沙浴」將躲藏在羽毛裡的蟲子「洗掉」的機會都沒有時,當然只能使用各式殺蟲劑了。

動物福利才是食安的法門

玉敏語重心長地說:「地球很熱、很擠,資源很有限,我們每一張嘴吃的東西,都關係到萬種生靈。」以台灣而言,每年要吃掉大約七億隻家禽。她引用林語堂的一句話:「人世間如果有任何值得我們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學問,而是吃。」再再顯示,吃是需要被人們認真看待的議題。

在一般人飲食中,雞蛋是最普遍的食材,然而這幾年來蛋的問題層出不窮,除了芬普尼事件,禽流感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每年撲殺的生命不可勝數,不僅無法讓疫情獲得控制,禽流感病毒至今還在持續變異,如果人們持續漠視經濟動物的自然行為需求與福利,不把動物維護自身的「健康權」還給牠們,要想控制人畜共通疾病的變異,可以說是「緣木求魚」。

為了維護人與動物的「健康一體」、重視動物福利,讓環境永續、食品安全,從2012年起,歐盟已經禁止格子籠飼養蛋雞!這是全世界推動友善畜牧的里程碑。

什麼是吃進肚子裡的「蝴蝶效應」?

人類對食物的選擇,對環境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玉敏強調,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人們多吃幾口肉,就可能會影響到半個地球外一隻北極熊的生存。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06年發表的《畜牧的陰影》就指出,畜牧業的碳排放量雖然低於工業,卻高於交通;同時,每年全球大量砍伐的森林、雨林不計其數,許多都是為了種植大豆、玉米等經濟動物飼料。由此可知,我們做的任何選擇,對世界都會造成程度不一的影響。

所謂「便宜的最貴」,以雞蛋為例,現在我們購買一顆格子籠飼的雞蛋大約在5元左右,然而「低價背後隱藏的外部成本」卻經常被忽略。

玉敏說:「現在全世界還是以『工廠化畜牧』為主流,二戰後全球人口暴增,為了大量製造便宜食物,就把具有情識、擁有許多自然行為天性的動物飼養集約化、工廠化。」這些為方便而生產的動物食品,第一個犧牲的是動物的權益與福利,第二個受害者,就是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將這些吃下肚的你我。

蛋雞的艱苦誰人知?

從蛋雞的角度來說,格子籠飼養會帶給母雞很大的壓力。玉敏表示:「很多研究指出,當母雞要開始下蛋時,不管你放多少牠喜歡的食物,牠都不會理會,天性會催促牠,讓牠得盡快找到安全隱密的地方以築巢生產。」可是格子籠飼養的母雞,這樣的習性就被硬生生剝奪了。牠們被迫在眾目睽睽以及相互踩踏的鐵籠裡下蛋,許多母雞因此把蛋憋著,以致引發腹膜炎死亡。

除此之外,現在的蛋雞也是被改造的動物。因為在野外,母雞一年只會在繁殖季節生產10~14顆蛋,但現代集約畜養的母雞,一年竟被迫產下高達250~300顆!這會造成母雞快速消耗身體的鈣質,影響健康。

雞的快樂,才是你的健康

目前台灣經營動物福利雞蛋的友善蛋農,為了改善蛋雞的生產環境,除了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外,室內禽舍一定要設置「巢箱」,給予母雞自由選擇的築巢空間與隱密安全的生產環境。玉敏說,「友善蛋農解決的不只是雞隻的生產環境問題,也讓雞隻得以照著自然的習性生活。」

舉例而言,雞隻需要砂子作為清洗身體的工具,也就是「砂浴」。玉敏談到去(2017)年於彰化放牧雞場看到的情景,欣喜地說:「那裡的雞會跑到樹下,用腳踢砂,讓砂子覆蓋到身上,再用力一震,身上的蟲、髒污都連同砂子一起震下來。」這就是雞獨特的洗澡法。


雞隻用砂子作為清洗身體的工具,也就是「砂浴」。圖片來源: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還有另一個讓玉敏很感動的畫面,在南投的自然蛋放牧場裡,蛋農設置了「棲架」,讓雞可以在夜晚時,依照天性站上高處棲息,雞用爪子抓住棲架、站立其上,這個動作對雞的骨骼健康非常重要。她說:「社會地位越高的雞會站最上面,年紀較輕的站下面,五點多時,所有的雞都在棲架上鳴叫晚安曲,就像合唱團一般。」


放牧的友善飼養法,提供「棲架」讓蛋雞攀抓。圖片來源: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消費者全民監督吃好蛋!

2015年,在動社和學者的推動下,農委會訂定了〈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分別列出了「豐富化籠飼養」、「平飼」和「放牧」三種友善飼養系統定義,為台灣邁向友善雞蛋轉型跨出重要一步。

傳統飼養方法,對雞隻的傷害很大,例如剪喙、腿骨虛弱受傷、腸道及呼吸道疾病等。而在工廠化的畜牧業中,講求的是產能,無法繼續生產的工具(雞),也常被施以「禁食」等方式強迫換羽,以繼續維持高產能。

「母雞身心不健康,不可能有好蛋。」玉敏再次強調:「臺灣每年吃掉66億顆蛋,末端抽驗比例不到百分之一,且不合格率往往超過七、八成,當動物身心不健康,如何可能減少用藥呢?」

我們對經濟動物的處境若不思改善,影響的將不只是動物,也連帶影響吃動物產品的消費者們。因此動社希望從大眾的日常生活著手,例如目前正積極推動麥當勞等速食業者,使用友善雞蛋食材。

玉敏說:「美國、澳洲的麥當勞都已經使用放牧蛋了!大家善用個人的消費力量就可以幫助蛋雞,像是選用標識『平飼』或『放牧』的動物福利雞蛋,或是到麥當勞用餐時填寫意見表,都可以發揮社會影響力。請支持快樂母雞生產的好蛋,因為那同時也是支持自己的健康。」

※本文轉載自動物當代思潮,原刊登於聯合線上文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