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石虎、減少路殺、重建廊道 中苗自治合作創先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保育石虎、減少路殺、重建廊道 中苗自治合作創先例

國土綠網系列報導(5)

2018年04月18日
本報2018年4月18日苗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石虎是台灣僅存的原生貓科動物,也是淺山生態系指標物種,台中市、苗栗縣政府先後通過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兩縣市並在4月初簽署保育合作備忘錄。在保育對策中,除了減少石虎與農業生產的衝突、減少農業用藥,另一個嚴峻的議題則為減少路殺。苗栗縣府經盤點造成路殺的熱點後,今年將透過國土綠網經費,逐步改善道路設施,並從苗29鄉道做起,與用路人共同守護淺山生態系。


苗29鄉道。攝影:廖靜蕙


苗栗縣7年境內石虎路殺達39起。圖片來源:苗栗縣政府

根據苗栗縣政府盤點資料,2012年至今,苗栗縣境內共發生39起石虎路殺案件,光是2017年已知就有8起,包括三義140縣道、苗49之1道路、銅鑼台13線外環道、苗栗苗28之1道路、後龍台6線及西濱公路,國道3號苑裡路段也發生2起。其中由苗栗縣政府管轄的苗29鄉道及140縣道,有重覆發生的情形。

苗29鄉道路面平坦易駛,過往車輛容易高速通過,但這條路卻阻礙了石虎從山上到後龍溪床覓食的機會。縣府農業處曾目睹,從路殺解剖的石虎胃裡,拚出一條完整的吳郭魚骨頭。研究人員也從照片看到石虎在河床邊的芒草叢,叼著一隻小白鷺。

只是石虎每穿越一次苗29,就得冒著被撞的風險。過去三年,此路段已有兩起路殺死亡事件,苗栗縣政府將之列為優先改善路段。主要範圍包括河堤共構道路,路旁的圍欄、邊溝,以及通往後龍溪的排水箱涵;由於道路保護帶周邊均為公有土地,縣府可自行處理。

農業處自然生態保育科長張葦實地現勘時指出,石虎會利用山上兩個嶺道下來,若能在道路兩側邊溝以及鐵皮圍欄架高圍網,使牠無法穿越道路,並引導銜接工務處設置的排水箱涵,應能有效避免路殺。


石虎從稜線下山的方向,接著穿越苗29到溪床。攝影:廖靜蕙

記者實際走訪勘查中,隨行的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博仁觀察到現場幾個獸印,但無法辨識是否為石虎,建議施工前先進行影像監測,了解野生動物使用情形。

至於箱涵該維持多大空間,洞口以及鋪面該如何進行,也正收集野生動物專家的意見。姜博仁認為,箱涵應是石虎可利用的空間,最好能維持洞口的自然植被;若施工前監測到石虎,意味著洞口的植被、原始樣貌有利石虎,就不需太過擔心,只需花心思讓石虎使用涵洞通道。

姜博仁提醒,大興土木、水泥化之後,石虎不一定會使用。如何吸引石虎願意來走涵洞,可能勝過改善涵洞。例如,加長圍欄範圍,讓石虎不得不走涵洞。


姜博仁現勘時指出,吸引野生動物使用涵洞才是關鍵。攝影:廖靜蕙

姜博仁提到另一個重要概念,國外研究指出,類似的涵洞可能是一種生態陷阱,例如有人知道這裡是石虎通道,就來放捕捉籠或獸夾抓石虎,或讓天敵伺機而動。尤其未來動物通道越做越多,更須預防這類效應發生。

縣府農業處保育科接受姜博仁意見,可能改以舖沙包的方式,替代水泥硬體設施,讓石虎不至於受到緊迫,進而願意使用。

張葦表示,苗栗縣路殺頻傳,改善道路、減少路殺,將是未來四年的重要保育策略。首選苗29,除連續兩筆路殺紀錄外,也因道路兩邊是公有地,比較不會影響私有地居民權益。今年除了苗29道路改善,也將一邊評估隔年目標道路,一邊監測,以此模式逐年進行,直到縣鄉道都完成評估改善,降低石虎路殺。

另一處路殺熱點是140縣道,由於跨縣市、道路兩旁是私有土地,改善石虎通道的難度較高,將與台中市政府合作討論,尋思解決之道。

苗栗縣、台中市簽署合作意向書  攜手保育石虎

「石虎的棲地無法以縣市分界。」台中市長林佳龍以此點出跨縣市合作保育的重要性。苗栗縣政府與台中市政府已於3日簽署「跨域石虎保育合作意向書」,宣示積極合作保育大安溪南北兩岸石虎棲地,保護並建構台中與苗栗間大安溪石虎遷徙的生態廊道,進行相關保育措施,全面守護石虎生存環境,並以增加石虎族群數量為目標。

合作意向書由苗栗縣長徐耀昌與台中市長林佳龍於苗栗縣府大廳代表簽署。兩首長也提及,除持續建構台中、苗栗間大安溪石虎遷徙生態廊道,未來也將透過中、彰、投、苗四縣市合作,擴大淺山生態系保育功效。

除此之外,將互相支援或共同進行石虎研究調查、辦理石虎生態保育相關教育訓練、工作坊或保育宣導說明會。


台中市長林佳龍(右)與苗栗縣長徐耀昌共同簽署石虎保育意向書。圖片來源:苗栗縣政府

隔開大甲溪流域南北石虎族群 台中地勢位居關鍵 

根據保育單位調查,石虎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族群分布於苗栗、台中、南投與彰化縣市,其中約6成棲息於苗栗縣淺山地區。石虎主要分布於苗栗縣後龍、通霄、苑裡、三義、卓蘭、銅鑼等淺山地區,台中市政府已完成的6個行政區域調查中,顯示后里、東勢、北屯及新社等4區有石虎蹤跡。

台中地區雖然現存石虎數量並非最多,但轄區內的大甲溪流域可能將石虎棲地分成南、北兩個子族群,形成限制族群交流與繁殖的地理障礙,因此,若能運用地理上的關鍵地位打造適合南北交流的生態廊道,將有利石虎數量增加。

根據台中市農業局長王俊雄2日的市政會議報告,台中市推估約有近百隻,面臨棲地減少、農藥及毒鼠藥廣泛使用、路殺及非法捕獵、疾病傳染及資源競爭等生存威脅。自治條例將規劃設置「石虎保育基金」、訂定管理辦法,透過配套資源挹注。

保育策略還包括調整花博園區設置、設置保育委員會,並規劃在后里打造石虎保育示範區。未來也將透過減少環境用藥、防止路殺等措施,落實自治條例。

保育再加碼 苗栗自治條例劃定石虎棲地

目前兩縣市先後制定「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台中市石虎保育自治條例」(草案),已於3月26日市政會議審查通過,交由市議會審議中,通過審議即能公告實施;「苗栗石虎保育自治條例(草案)」也進入公報預告中。

苗縣的草案重點包括,要求縣府各級機關興辦的公共工程若位於縣府公告的石虎棲地,當開發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以上,應在規劃初期向石虎生態學者專家諮詢,採適宜近自然對環境友善工法,以降低開發行為對石虎衝擊。未來配合自治條例的推行,也將設置石虎保育推動小組,提供相關石虎保育施政建議。


開發頻繁的苗栗縣,自治條例草案將規範在石虎棲地上的開發行為。圖片來源:陳美汀

縣府於2017年12月成立石虎環境教育推廣辦公室,專責保育石虎及其棲地生態,並在石虎紀錄熱區,設有警告標誌,提醒用路人小心石虎。

※ 人與野生動物主題報導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