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衝突旗山斷層 國道七號案再論戰地質鑽探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憂衝突旗山斷層 國道七號案再論戰地質鑽探

2018年06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國道七號二階環評的範疇界定討論,19日進入第18次延續會議,原本在第16次的會議對地質鑽探的調查已有共識,不過這次會議中開發單位交通部高公局的參採與回覆卻讓民間相當不滿,因此又重回地質部分的討論,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陳椒華等人與地質專業的環委李錫堤對於鑽探深度的看法不同調,為此爭論不休。

國道七號二階範疇會議進行第18次延續會議,民間團體對地質調查提出意見。賴品瑀攝。

國道七號二階範疇會議進行第18次延續會議,民間團體對地質調查提出意見。賴品瑀攝。

由於國道七號的計畫路線,一路與旗山斷層平行,讓當地居民相當擔憂安全性,反國七自救會會長簡志強等人為此自行展開調查,挑了地勢高低落差明顯,且最貼近預定路線的點,一共八個剖面,要求高公局納入調查項目中。

民間當時要求這八個剖面,每個剖面應該挖二到三口井,每口150公尺深以上。但高公局這次交出的資料中,卻變成「每剖面佈設二至三口的鑽探調查,深度50至150公尺,並以進行地電阻300公尺及淺層反射調查。」

民間質疑,鑽探的深度下修,且鑽探的方式也從旋轉改為沖鑽,他們並不能接受。

鑽探的範圍改為50至150公尺,高公局表示調查深度需視地層分布狀況來調整,但民間團體擔憂,屆時有可能為了隱瞞下方有斷層通過的事實,刻意只挖到50公尺,他們認為至少要鑽到100公尺以上才讓人信服。

不過,李錫堤則認為,工程上本來就需要有一些彈性與空間,可能一鑽下去就知道應該要換地方了,這就沒有繼續鑽下去的必要;李錫堤反而認為,要求每個剖面的鑽探孔必須要有三孔以上才是重點。環委劉益昌亦表示,其實不必執著要求一定要挖到多深,因為屆時工程就是「一定要做到知道斷層在哪裡為止」。

經過一番爭論之後,改成每個剖面佈設至少三口井鑽探調查,深度雖仍是50至150公尺,但須平均大於100公尺,地電阻300公尺及淺層反射調查還是保留。

而民間團體質疑鑽探方式改為沖鑽法之後,就不能取得岩心樣本以作後續分析,討論後也要求妥善保存鑽孔取樣的結果。

在爭論後,國七案的地質調查條件再次更改。賴品瑀攝。

在爭論後,國七案的地質調查條件再次更改。賴品瑀攝。

此外,在空污的部分,雖然高公局表示國道七號能抒解當地車流,但是否引來更多更多重車也讓民間質疑,在討論後,共識是將對鄰近交通的車流整體做整體評估,且納入附近的林園、前鎮、臨海、大發工業區等的檢測資料。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