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府示範新工法 盼解除雨後路面塌陷疑慮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南市府示範新工法 盼解除雨後路面塌陷疑慮

2018年06月25日
摘錄自2018年6月25日中央社台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南市在前一波大雨後出現三處道路路基流失造成路面下陷,市府工務局指出,塌陷區域多為老舊管線釀禍,近年道路挖掘案採用管溝回填低強度混凝土工法,就沒有路面下陷問題。

台南市政府工務局25日會同中華電信公司,在北區開元路展示管溝回填低強度混凝土工法,盼解除外界對台南市道路施工品質的疑慮。

工務局總工程司王雅禾表示,路面產生坑洞原因大部分是因路面老舊,表面產生裂縫。連日大雨滲入後,使得表層的瀝青混凝土與底下的基礎分離造成坑洞。

王雅禾表示,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前的道路挖掘案,大多採用原土回填方式,因夯實不確實加上長時間大雨,容易造成路面下陷。縣市合併後,市府要求管溝回填材料改採用低強度混凝土,每立方公尺經費約增加新台幣600元。至今約7萬件道路挖掘案,都沒有出現路面下陷問題。

台南市代理市長李孟諺對此在臉書發文表示,工務局成立「道路挖掘抽驗小組」,一旦發現未符合相關規定者,開罰30000至90000元不等罰款,具體成績也獲得許多其他縣市工務單位組團前來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