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赤嘴仔復育有成 捕獲量增三成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甲赤嘴仔復育有成 捕獲量增三成

2018年07月19日
摘錄自2018年7月19日自由時報台中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大甲區松柏漁港海域高經濟水產小眼花廉蛤(俗稱赤嘴仔)復育成果顯著,市議員吳敏濟18日邀集海資所及復育單位水試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會勘,決定11月於禁捕區再放流200萬顆。漁民表示,對於2019年禁捕區解禁後的產量相當期待。

吳敏濟表示,漁民反映大甲區船頭埔西勢海堤外的小眼花廉蛤產區產量銳減,於是在2014年提案要求市府進行復育。復育工作展開後,海資所向漁民購買當地的種貝,委託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進行首度人工繁殖,歷經數次失敗,終於成功,從2014年底以來,總共已在劃定的禁捕區放流了420萬顆。

福德里長繆燕清表示,近年由於加強復育,即便在禁捕區之外,漁民收穫量已提升至3到4斤,平均增加約3至4成。以1斤300元的收購價來算,一天約有1000元的收入,是部分濱海漁村居民主要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