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銀合歡還有亂倒的廢棄物 一探台灣海岸林亂象:垃圾、火災、無主墓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沒有了銀合歡還有亂倒的廢棄物 一探台灣海岸林亂象:垃圾、火災、無主墓

2020年01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屏東報導

屏東恆春鎮大坪頂稜線上,一處可以俯瞰後灣海岸線的涼亭,林管處人員造林工作結束,總愛來這裡坐一下,眺望海景洗滌一天的辛勞。這座無名涼亭是林管處人員口中的秘境,雖然沒有刻意隱瞞地點,卻從未遇過遊客。推測是當地人停留著過去墓地的印象,因有顧忌而少光臨。

移除銀合歡 讓森林醒過來

往下200公尺距離,就是屏東林管處造林地,面海迎風的大坪頂造林段,依稀可聽見東北季風交雜海浪的聲音。國產署這片約4公頃的土地上,原為銀合歡純林,屏東處採取每移除10公尺寬的銀合歡當「栽植帶」造林,即保留3公尺寬、截幹保留1.5公尺高的銀合歡林帶,當作防風、水土保持的「保護帶」。


從大坪頂無名涼亭俯瞰後灣,完整的海岸林保全後方聚落一目了然。攝影:廖靜蕙

屏東林管處作業課長張智強說,截幹後的銀合歡,長出幼苗就當草砍,溢出來的枝條就清除,不讓它有機會延展出來;因此當周邊的原生樹種長出來、林相鬱閉後,銀合歡雖也開花,卻無從發芽、成長,久而久之凋零枯萎、形同窒息死亡。

秋冬交接之際,再度造訪這片移除銀合歡純林後造林地,移除後的銀合歡,堆積成具固土功能的草帶,周邊從「土壤種子庫」長出來的血桐、構樹以及過山香等順勢而生;林管處另編列當地原生樹種,如苦楝、克蘭樹、台灣樹蘭、台灣海桐、七里香,以及適合山上的樹種,茄苳、繖楊等,交織成樹海已初見林相;原生草籽也跟著縫合地表助攻。


大坪頂造林地上,土壤種子庫長出來的、造林的原生樹種逐漸茁壯,地表草相盎然,十分熱鬧;屏東處委託團隊每半年即進行草相調查,保留原生草種。攝影:廖靜蕙

另一處位於屏東縣車城鄉靠海的砲陣地,落山風強大的力道,使得相思樹枝幹分岔、橫向發展,欖仁、黃槿、草海桐也依樣畫葫蘆;這個季節開花的水黃皮,紫花親切地沿路招呼來者。地被盛開的穗花木藍迎風招展,由於花期長此起彼落的花朵交織出連綿的花毯。苦楝、白水木、海檬果、台灣海桐挺過強風落地生根。

若不刻意提起,幾乎忘了原來是銀合歡純林。生態造林後,生命逐漸復甦的景象令人著迷,打破過去只有銀合歡幫派的寂靜林地。林務局屏東林管處人員指著日益茁壯的欖仁,說它養了很多毛毛蟲,讓鳥類飽食;鳥吃不完的,春天就變成蝴蝶飛走。


開著紫花的水黃皮迎風而立。攝影:廖靜蕙


穗花木藍形成的花毯。攝影:廖靜蕙

傾倒垃圾再放火 造林遇亂象只能概括承受

原本留下來給水車使用的道路,如今兩旁林木長得茂密,眼見造林成果豐盛,屏東處補上最後一線林木。原來,此處頻傳人為傾倒垃圾、焚燒廢棄物引燃火災。因而有了「以林封路」杜絕心存僥倖的居民,開車進來傾倒垃圾的念頭。

面海的水車路右邊下方,一片被火紋身的樹林,依稀可見民生、裝潢建材,推估是民眾來此地傾倒垃圾,又怕環保單位循線找到,就在林地裡放火燒。這樣的火燒痕跡,還有幾處,應是相同原理。

「燒掉的大多是草海桐,很可惜。」屏東林管處恆春工作站技士何松瑋指著現場焦土說。造林工作為此大打折扣,補植時,就一併將水車路補好補滿,斷了方便進出的念頭。


不曉得是釣客或民眾留下的包裹,就這樣藏在森林中。攝影:廖靜蕙


移除銀合歡、種下的原生樹種,好不容易逐漸適應強風,卻難敵一把火死去。圖為火災後新植的苗木,抵禦強風吹襲。攝影:廖靜蕙

儘管此地成林鬱閉,銀合歡已難在此開展身手,但廢棄垃圾、火災等,也附加在造林工作概括承受。除此之外,造林過程還可能與不同年代先民安葬之處不期而遇。

遇到墳墓怎麼辦?除了新葬屬於違法、報警處理,端視現場樣態處理。屏東林管處作業課長張智強說,若在造林初期整地時遇到,就繞過、從資料中扣除;若造林過程挖到,立即停工、協助尋找墓主家人領回,辦理遷移、進行補償;遇到無主墳墓,則由鄉鎮區公所處理,公告期滿,若未有人領,則另行辦理。

「以我們在澎湖造林、處理大批墳墓的經驗,很多屬於非法亂葬。」張智強說,工作站每年春節到清明間,子孫會回來掃墓期間在墓地插牌,請家屬聯絡;若未處理,就報請公所社會課處理。

此地雖屬國有,依據現行法令殯葬不合法,但有些安葬年代久遠,例如墓碑上刻印為道光年間,早於法治年代,也找不到家屬,因此以無主墳墓處理。


造林過程偶遇的墓地,必須依法處理。私底下林管處人員則懷抱敬虔,為驚動前人先行敬禮致歉。攝影:廖靜蕙

造林監工挑戰多 從荒蔓中確定界址最辛苦

這幾年林管處移除銀合歡逐步奏效,也願意協助各單位移除銀合歡造林,使得業務蓬勃日上。當一塊充滿銀合歡的土地,交給林管處後,第一件事就是確定界址、丈量面積,把外緣標示出來,接著才能寫標案招標。這過程有一個重要角色,是監工的森林護管員。

監工都做些什麼?技術士邱水鏡說,從釐清土地面積、確定界址等整地工作開始,一直到業者入場造林、新植、撫育,到驗收才告一段落。

邱水鏡和另一位護管員李政育都說,最艱苦的工作莫過於畫出界址。業務承辦給了範圍後,第一件事就是從密密麻麻的銀合歡森林,訂出邊界。通常他和承辦帶著簡單的裝備、跟著GPS就開始尋找方位。

銀合歡林十分密閉、悶熱,他們須擔任前導,鑽進樹林沿路砍草、砍枝條、清除障礙物,指引方向。沿途除了銀合歡,處理藤蔓類又是另一個難題。他們曾為了清除沿路的沙勒竹、黃金桂、小花鼠刺等藤蔓,半小時前進不到十公尺。

一天下來,一個人大約測量十公頃以內的土地。面積更大或遇到坡向、懸崖,必須高繞等,就得過夜;遇到山溝又更麻煩了,這在圖片上無法顯示,要到現場才知道。

何松瑋說,有些土地有高地落差,或有珊瑚礁地形,要找出等高線、繞開或退避,需花很多時間處理,相當不容易;若繞錯方向又得重來,之前開的路等於做白工。

實際到現場踏勘,邱水鏡沿路示範砍枝條、標記作業的重點。造林時,無法如道路單位平面標記,只能靠沿途的林木做記號指示。例如,他們在樹幹上噴三條橫線,代表在這裡轉彎,噴漆部位向內,代表此處是界線。界線沿途每隔2-5公尺就在樹上噴兩橫的記號,讓工作人員辨識方向。


森林護管員邱水鏡指著樹幹上的紅漆,這有如造林界的摩斯密碼,懂的人就知道該在這裡轉彎。攝影:廖靜蕙

「一個荒廢多年的銀合歡林相,進入之後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真是篳路藍縷。」張智強心有戚戚焉地說。

新廠商易輕忽造林難度 與業者溝通一起完成任務

「承包林務局造林,有一定的難度,最怕遇到輕估現場作業的新廠商。」李政育說,業者將學校單位植樹的經驗,套在林管處的造林上,認為不難、洞挖一挖就好。他常叮囑廠商,林管處是在野外山區植樹造林,和學校不同;而且林地還需整地,有些土地坡度陡、有深溝,需具備一定的造林技術。

他遇過新合作廠商,因不知如何整地,甚至看到坡度,就說沒辦法、不願意做;只是,除非證明土地過於陡峭,或因深溝無法執行,否則都須全數整地造林。為了協助完成契約,他只得陪伴廠商,一一克服難關。

李政育會告訴廠商哪個季節適合種樹、怎麼種、土地怎麼整理;需橫坡造林時,草帶和坡度垂直排列定位。「雨下到地面,是從上往下沖刷;與坡度垂直排列才能保水護土。」一旦排列錯誤,勢必影響水土保持。

監工須具備那些條件?兩人爭先恐後地說,吃苦耐勞、具備造林植樹的基本概念、水土保持、土壤,氣象(知道雨季、何時種樹)、保育、森林生理等,幾乎十八般武藝樣樣具備。除此之外,與廠商的溝通十分重要。李政育說,如果溝通不良,就很難完成。即使經驗豐富如邱水鏡,最怕途中遇到虎頭蜂。


屏東林管處森林護管員邱水鏡及李政育(右)。攝影:廖靜蕙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