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淺唱‧建功嶼生態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島嶼淺唱‧建功嶼生態

2005年02月06日
作者:陳秀竹

「夏墅查某,褲底濕」,從小,就聽大人們講這樣一句順口溜,夏墅,是離金門縣金城鎮不遠的一個村莊,聽說以前村莊的人要進城,都要涉水而過,所以才會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據說現在的金門縣立體育館,以前都是屬於汪洋大海,現在的民族路,以前漲潮時水都會淹到住家門口哩!

浯江溪口的紅樹林,生態資源豐富,我因為娘家就在金城,小時候常常有機會到溪口看招潮蟹活力奔騰的景觀,撿沙螺,看寄居蟹快樂的在水中忙著找食物;還有彈塗魚活潑的彈跳其間。現在則因為在國家公園工作,而有機會認識許多水鳥,又開始學習看白鷺鷥、翠鳥等不同水鳥,並跟植物學老師學會認識海茄苳、水筆仔等紅樹林特殊的生態。

在浯江溪口外有一座小島,以前都聽大人稱那是一座「痲瘋島」(閩南語叫太哥礁),因為以前醫藥不發達,得到痲瘋病無法治療,只有送到小島上隔離,後來國軍來了,這座小島成了軍事上的一個據點,我們小老百姓從來也沒有機會登上小島。

記得民國90年,兩岸局勢和緩,啟動小三通,當時金門縣政府首先接待了一批民國38年因為國共關係,兩岸中斷來往因而被滯留在大陸的金門鄉親。我那時在金門國家公園古寧頭的雙鯉濕地自然中心值班,有機會為這一群離鄉50年的鄉親服務,其中有人和我一樣是金城的女兒,當她看到展示櫃裡的景致,隨即脫口而出:「啊!太哥礁啦!」

痲瘋島後來由於軍事上的需要,而成為軍事據點,在兩岸局勢和緩變化中,島嶼的軍事色彩淡了,如今交由金門縣政府觀光局管理;2004年4月,外甥帶著雙胞胎,我和女兒羽、姪女珍第一次登上這夢幻中的島嶼,走在觀光局特別打造的石板路上,看見海水和石板的水乳交融,營造了豐富的生物環境。我們在石縫間找到許多不同的螺,還有一些寄居蟹,島嶼旁的礁石更孕育了種類繁多的螺貝類,踩在含水的泥沙上,深深的感覺,那澎湃的生命力,讓人感動!

島上有許多軍事的遺跡,如碉堡、防禦工事,還有一些仙人掌的軍事防禦植物,我戲稱連植物都很戰鬥哩!姪女珍看見攀附在石頭上的陌生植物,找我去解說,原來是薜荔,常以不定根攀爬在岩壁或樹上,別名風不動。

我很有興趣的在島上漫步,也許因為後來該島是一座軍事據點,所以遺跡都以戰役地點為多,記憶中,那些被流放在島上的痲瘋病人,是怎樣的一種被塵世所遺棄的寂寥景況,其淒楚的情境已無處可尋,但是相信在金門人的生命歲月中,那仍是一頁讓人憐惜的過往。

前年,辦了一個自然生態之旅,邀請金城國中黃靜柯老師,從浯江溪口談生態和地質,才知道這一帶的地質景觀非常豐富,有極具特色的「貓公石」,有閃閃發亮的「石英砂」,還可以找到切過花岡岩脈的「煌斑岩脈」,不同的地質構成殊異的地景,讓人不禁感到,原來即使是石頭,也是滿含生命活力的。

我們一群人分成幾組,各自活動,雙胞胎一家在島上鑽進鑽出,好像玩官兵捉強盜一般,羽和同學緩緩走在石板路上,讓海風帶著鹹鹹的味道吹在臉上,體會海島的滋味;我和珍忙著探尋寄居蟹的生活天地,要不去看看綠色的海菜在水中漂浮,體驗海洋豐富的生命力。

涼爽的海風輕輕的吹著,有一種溫柔的感覺,我們的腳步被風留住,海浪一直打來,潮水慢慢漲了上來,可是我們依然留戀著海岸的風光,屬於海的滋味,在心上迷漫著,捨不得讓海遠去,走在石板路上的腳步慢了下來。

建功嶼逐漸遠去,我們的心卻仍被留在島上,聞一聞風的氣味,有一些痲瘋島的滋味,又有一些煙硝味,更多的是風和海的對話,還有青蛙呱呱的叫聲。大地的生態,在這一方小小的舞台活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