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專注「淨零」少談「調適」 學者籲成立氣候變遷專責研究機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專注「淨零」少談「調適」 學者籲成立氣候變遷專責研究機構

2022年03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本週發布氣候變遷報告,警告若升溫達1.5°C,多重氣候災害將無可避免。立委洪申翰及林楚茵今(3)日邀請氣候專家學者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積極追求「淨零」但少提到「調適」之外,台灣也迫切需要一個專責的氣候變遷科學研究機構。

今年適逢台灣「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第二期的最後一年,但學者指出,計畫中出現「桃機擴建」、「都市更新」等內容,根本是濫竽充數。專家也呼籲,這次IPCC報告提到高溫熱浪對健康風險的影響,台灣一定要格外關注。


眾人高喊「減碳救地球、調適救台灣」口號,呼籲盡速調適計畫檢討,擬定第三期計畫。攝影:李蘇竣

台灣專注「淨零」忘「調適」 專家籲成立專責氣候研究機構

IPCC於2月28日發布《氣候衝擊、調適與脆弱度》報告(AR6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指出全球約33億至36億人口居住在「高度氣候脆弱度」的地區,估計將有數百萬人因為氣候變遷而面臨糧食和用水短缺的問題;此外,物種的大規模死亡正在發生中。呼籲人類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否則各地將面臨多重氣候災難。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也隨即召集國內專家分析,從這份報告可以推估,台灣將面臨春季旱象更顯著、水稻減產、空氣品質下降、登革熱風險增加等氣候災害,亟須強化氣候韌性。專家呼籲,台灣應研擬調適方案,增加氣候韌性。

立委洪申翰、林楚茵今日邀請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及德國氣候服務中心科學家黃若亭等專家學者舉行記者會,呼籲台灣應加強氣候調適能力。

立委洪申翰指出,必須精準預估未來的氣候情境,才能擬定調適策略。攝影:李蘇竣
立委洪申翰指出,必須精準預估未來的氣候情境,才能擬定調適策略。攝影:李蘇竣

立委洪申翰指出,台灣積極追求「淨零」但少提到「調適」,首要進行的應該是情境預估,如海平面上升多少、溫溼度變化、缺水等,才可以評估風險,進一步調整政策、減少脆弱度。

德國氣候服務中心科學家黃若亭提醒,這次IPCC報告提到高溫及熱浪對健康風險的影響,台灣需要格外關注,高溫恐會降低生產力進而影響GDP,也可能發生複合性的災害,必須建立預警系統。因此,台灣迫切需要成立專責的氣候科研機構,穩定產出具公信力的研究成果,作為整合淨零、調適、減災、永續指標等政策規劃的依據。

調適計畫挨批「濫竽充數」 立委、學者籲國發會通盤檢討

經濟建設委員會(國發會前身)成立的「規劃推動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及行動計畫」專案小組,研擬第一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2013至2017年),環保署接手於2019年推出第二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2018至2022年),今年為第二期的最後一年。

洪申翰認為,國發會負責重大政策的前期檢討,如果在政策前期階段就能放入調適思維,可以做得更有效率。應透過《溫管法》修法,將調適相關主責回歸國發會,並明定溫室氣體管理基金一定比例用於調適工作,以確保減碳與調適能夠並重。

趙家緯強調,不當的調適行動無法帶來助益,在兩期計畫中,看到行政部門將都市更新、桃機擴建等成果都列為調適方案,根本是「濫竽充數」,可見台灣的調適作為出現很大的落差。也可以看到台灣在水環境改善項目中,大量採用人工設施建設,將對生態產生衝擊。這些不當調適與落差應盤點並完整檢討,開放公眾監督,盡快研擬下一期調適計畫,各部會也能及早準備預算。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建議,前兩期的調適計畫必須通盤檢討。攝影:李蘇竣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建議,前兩期的調適計畫必須通盤檢討。攝影:李蘇竣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