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 瑞典將進口商品碳足跡也納入減排責任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全球首例 瑞典將進口商品碳足跡也納入減排責任

2022年04月14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歐洲地球科學聯盟(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估計,全球約22%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跨國生產與消費的商品。有鑑於此,瑞典各政黨近期同意將消費造成的碳排納入氣候目標,成為全球第一個將海外碳排放納入國內報告的國家。

歐洲地球科學聯盟(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估計,全球約22%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跨國生產與消費的商品。圖片來源:Martijn Baudoin/Unsplash

解決碳排跨國問題 瑞典氣候目標新增「消費排放」

國家氣候目標主要報告一個國家領土上產生的碳排放。以瑞典來說,它已經運用這些資料將2045年淨零排放目標寫入法律,是歐洲最積極減排的國家之一。

《氣候之家》報導,為了加強氣候雄心,瑞典國會的環境委員會本(4)月7日同意將「以消費為基礎的碳排放」放進國家氣候目標,也就是納入海外進口產品的碳污染。

瑞典自然保護協會秘書長萊克森(Karin Lexén)說:「將消費排放納入瑞典的排放目標具有歷史性的意義,也是許多組織長期以來一直追尋的目標。」

斯德哥爾摩青年氣候運動者童貝里(Greta Thunberg),長期以來主張富裕國家應根據其消費碳排放承擔減排責任,並減少排放。

環境委員會的建議仍有待採納,其他的細節,例如如何考量瑞典的出口和國際航運碳排,也需要再制訂。因為缺乏國際標準的計算方法,以消費為基礎的碳排計算並不容易,而欠缺對碳密集型製造過程的可靠報告也會影響結果。

《巴黎協定》目標能否達成 取決於人類行為的改變

根據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的計算,瑞典約60%的總排放量來自國外進口貨物。對於一個國內乾淨能源發展有成的國家來說,這是其氣候布局的硬傷。

「瑞典此舉可望為解決消費排放問題設下新標準,並刺激其他歐洲國家仿效。」氣候科學家豪斯法瑟(Zeke Hausfather)告訴《氣候之家》。

歐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的氣候專家柯納格(Elisabetta Cornago)對此表示贊同:「這增加了氣候行動的積極度,可能促使其他希望將自己塑造成氣候領導者的國家跟進。」不過她也認為,儘管消費排放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但其他歐盟國家是否準備要改變制定國家目標的方法還很難說。

環境委員會的建議深受查爾姆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消費模式研究影響。該校專案經理拉森(Jörgen Larsson)副教授表示,《巴黎協定》目標能否達成取決於人類行為是否能改變。「要實現真正的低排放,我們需要大量投資新的氣候智能技術,也要在商品和服務方面的行為做出重大改變。」

包括以修理電器取代購買新的電器,以炸豆丸子取代肉丸,以步行、騎自行車或搭公車取代用進口汽油開車。

76%瑞典人支持以政府措施改變行為模式

根據2021年歐洲投資銀行的一項調查,76%的瑞典人支持以政府措施改變行為模式,由此看來,瑞典至少有條件可以嘗試消費碳排目標。

但是,如果其他大型排放國不遵守《巴黎協定》,那麼瑞典國內的行為和技術升級仍然不夠,這就是歐盟對某些進口產品徵收碳稅發揮作用的時候。

瑞典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將於2026年全面生效,涵蓋水泥、鋼鐵、化肥、鋁和電力的進口。

歐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re)資深分析師漢德伯格(Annika Hedberg)表示,CBAM以及尚在研議階段的反森林濫伐規則和盡職調查的討論,都顯示歐盟前所未有地重視其海外排放。

歐洲環境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European Environmental Policy)氣候負責人戈爾(Tim Gore)說,這應該搭配支持較貧窮的貿易夥伴、整肅他們的出口產業,「擴大國際氣候融資和對貿易夥伴的技術支持以減少排放,將會是關鍵。」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許祖菱

大學就讀傳播學系,現在是文字/影像/翻譯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