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蔬果生質袋拼減塑 盼鬆綁再生塑膠應用食品包材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里仁蔬果生質袋拼減塑 盼鬆綁再生塑膠應用食品包材

2022年04月1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除了裸裝蔬菜,食品包材還能如何減塑?有機通路商里仁公司2017年開發出包裝蔬果用的「可堆肥生質包材」,並採自辦回收、自辦堆肥的方式,至今來到第三代的生質袋,減少350萬個包裝,回收率卻仍不盡理想。

除了開發多元運用,例如里仁門市近期可見的「可堆肥生質花盆」,里仁也表示希望法規鬆綁,參考國外案例,允許食品包材添加再生塑料,「如果真的可以循環,我們不能說塑膠有罪,但至少它可以被有效使用。」

里仁自2017年開始將蔬果包裝改為「可堆肥生質包材」,每年可減少350萬個塑膠袋。攝影:廖禹婷

里仁自2017年開始將蔬果包裝改為「可堆肥生質包材」,每年可減少350萬個塑膠袋。攝影:廖禹婷

里仁啟動商品包材減塑 6年減少近4000萬塑膠包材

里仁公司昨(14)日表示,2016年起陸續減用旗下商品的塑膠包材,目前累計減用超過3800萬個塑膠包材。里仁公司商品開發經理周瑜瑛指出,里仁從2016年開始串連廠商從源頭改善塑膠包材使用,目前已和40家廠商合作,為旗下186件產品「減塑」。

因為食品包裝涉及食安法規問題,里仁公司率先從織品及生活用品類著手減塑。以外包裝為例,優先以紙包裝或玻璃瓶裝取代塑膠;另外,也去除紙盒的塑膠淋膜及包材上的收縮膜;在產品配件上,則以紙環取代塑膠吊鉤、拿掉罐頭的塑膠蓋、不提供塑膠湯匙、吸管等。

然而,食品包材考慮的面向更多,周瑜瑛指出,做不到密封包裝,產品腐壞機率就會上升。產品套上塑膠套袋,除了在門市販售時較不易污染,也能增加製造端盤點及運送過程的便利性。「食品要用到非塑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去除上層塑膠蓋的罐裝食品。攝影:廖禹婷

去除上層塑膠蓋的罐裝食品。攝影:廖禹婷

以八寶粥上常附帶的塑膠蓋和湯匙為例,周瑜瑛表示,拿掉塑膠蓋後的鐵罐,在分裝線上極易磨損,或因撞擊造成凹罐,必須持續與製造廠商及物流商溝通,克服包材簡化後產品損傷的難題。

里仁盼法規鬆綁:不能說塑膠有罪,至少能善盡使用

蔬果減塑方面,除了盡可能提供裸裝蔬菜,為了兼顧保鮮需求,里仁自2017年與蔬果供應商福業公司合作開發「可堆肥生質包材」,每年約可減少350萬個塑膠包裝袋。

里仁指出,生質袋由玉米、木薯或稻草、蔗渣、木屑等農林廢棄物製成,回收後可混入葉菜梗、雜草等腐熟原料進行堆肥處理,3個月後可完全分解為有機質、二氧化碳和水,有機質也會變成營養的培養土,除了用於堆肥外,加上生質邊角料,還能製成「可堆肥生質花盆」,開發生質材的多元運用。

不過,使用後的蔬果袋必須由消費者親自拿至門市回收,也讓回收率成為目前亟待克服的難題。周瑜瑛說,最初在門市推出自主回收機制時,回收率曾一度高達10%,不過近兩年來則因疫情影響降至約2~3%。

里仁自2017年開始採用堆肥後可完全分解為有機質的可堆肥生質袋。圖片來源:里仁公司提供

里仁自2017年開始採用堆肥後可完全分解為有機質的可堆肥生質袋。圖片來源:里仁公司提供

由生質蔬果袋加上生質邊角料製成的「可堆肥生質花盆」。攝影:廖禹婷

由生質蔬果袋加上生質邊角料製成的「可堆肥生質花盆」。攝影:廖禹婷

周瑜瑛指出,消費行為難以避免,仍必須從商品減塑著手。相對外用品而言,食品仍是塑膠包裝的使用大宗,但我國法規目前還未允許食品包材添加再生塑料,是目前業界與材料研發推動減塑上的瓶頸。

她說,期待未來法規鬆綁後能參考國外案例,例如用回收塑膠製成飲料瓶器,「如果真的可以循環,我們不能說塑膠有罪,但至少它可以被有效使用。」

回收後的蔬果袋會先剪除回收生質袋的標籤與束口,再集中送至農場做堆肥處理。攝影:廖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