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雞開始改變世界——作家變雞農端「友雞」膳循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從養雞開始改變世界——作家變雞農端「友雞」膳循環

2022年05月26日
轉載自倡議家;文:陳怡臻
缺蛋問題節節告急,一顆雞蛋竟然牽動經濟層面如此之廣,價格長期被壓抑,飼料原料上漲、加上疫情未熄、禽流感病毒不斷變異,雞農不敢投入飼養,未解的問題,終於一次爆發。
食二糧創辦人楊環靜。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食二糧創辦人楊環靜。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如果人類執意用集約、單一的思維畜牧,違反自然,物種就更容易滅亡,接下來的路只會越來越難走。」食二糧創辦人楊環靜語重心長地呼籲。「一顆雞蛋能創造的價值和牽涉的問題,遠超過你的想像。」他說。

食二糧是一家「為雞倡議」的社會企業,八年多來,楊環靜從自身做起,從在自家蓋起雞舍、和家人一起養雞,到陸續成立「友雞生活教育基地」、「樂齡友雞生產農場」等,逐步拼湊出一幅「友雞藍圖」。

食二糧創辦人楊環靜從自身做起,從在自家蓋起雞舍、和家人一起養雞,到陸續成立「友雞生活教育基地」、「樂齡友雞生產農場」等,逐步拼湊出一幅「友雞藍圖」。 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食二糧創辦人楊環靜從自身做起,從在自家蓋起雞舍、和家人一起養雞,到陸續成立「友雞生活教育基地」、「樂齡友雞生產農場」等,逐步拼湊出一幅「友雞藍圖」。 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這趟友雞之旅,起因於幾年前的食安風暴。」過去,楊環靜是一名四處品嚐美食的作家,寫了許多飲食文化書籍,也時常於美食節目中分享如何吃美食,大約十年前,台灣爆發了許多食安爭議,他才驚覺,自己並非真的了解食物,「它從哪來、怎麼生產,我都不知道。」

意識到這件事後,他的文章越寫越心虛,後來在一趟偶然的阿朗壹古道環境倡議旅行中,他看見很多人正默默地為環境付出,他反思,「過去我總是想吃好吃的,過開心的生活,沒想過為社會、環境做什麼,但若連我是寫美食的人都不在乎食物的由來,何況別人?」

一顆雞蛋能創造的價值和牽涉的問題,遠超過你的想像。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一顆雞蛋能創造的價值和牽涉的問題,遠超過你的想像。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文人變雞農,「友雞」成改變的起點

困頓之時,楊環靜開始拜訪友善農夫,從煮鹽、製糖、種植到養殖,一步一步學起,直到遇見一家友善循環的雞農後,才了解雞是發展循環農業的幫手,但雞卻是世界上最可憐的動物之一,我們多數人每天吃的雞蛋都來自格子籠。他也發現「台灣投入友善耕作的人很多,但友善畜牧卻很少」。

這時,他想起過去在澳洲打工,租屋的房東媽媽,在庭院養了六隻母雞,每天親自餵飼料、坐在庭院跟雞聊天,母雞們看到媽媽來了,也會圍過去磨蹭、撒嬌,就像一家人。回想這一幕,觸動了他想透過「雞」做改變的念頭。

楊環靜想起了過去在澳洲打工,租屋的房東媽媽,在庭院養了六隻母雞,每天親自餵飼料、坐在庭院跟雞聊天。 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楊環靜想起了過去在澳洲打工,租屋的房東媽媽,在庭院養了六隻母雞,每天親自餵飼料、坐在庭院跟雞聊天。 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以前雞糞是最天然的有機肥,農夫很愛用,但現代人為了高產量,把母雞關進狹小格子裡(俗稱:格子籠),雞變得容易生病,下的蛋也有藥物殘留,糞便摻有藥物或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或水,也可能沾染到蛋殼。這些不健康的蛋,都被我們吃進肚子了。」他說 。

巧的是,那時長年在中國工作的楊爸爸剛退休,難以適應沒事做的日子,於是他在自家蓋起雞舍,就請爸爸幫忙照顧,每天帶雞出門散步兩次。

現代人為了高產量,把母雞關進狹小格子裡(俗稱:格子籠),雞變得容易生病,下的蛋也有藥物殘留。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現代人為了高產量,把母雞關進狹小格子裡(俗稱:格子籠),雞變得容易生病,下的蛋也有藥物殘留。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一開始我爸很抗拒,後來慢慢跟雞培養出感情,出門還會自己帶掃把跟棍子,說要驅趕野狗,怕這些母雞被咬到。」他笑著說,除了有雞作伴,原本嚴肅的爸爸,也開始會跟媽媽、孫子聊養雞心得,或分享母雞生蛋的喜悅。

看到這個情景,對楊環靜來說,彷彿再次看見澳洲打工時的幸福景象,也進一步確立自己推動「讓友雞成為改變起點」的終極目標-幫母雞謀福利,幫老年人找幸福。

除了有雞作伴,原本嚴肅的爸爸,也開始會跟媽媽、孫子聊養雞心得,或分享母雞生蛋的喜悅。 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除了有雞作伴,原本嚴肅的爸爸,也開始會跟媽媽、孫子聊養雞心得,或分享母雞生蛋的喜悅。 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菜市場裡的倡議 自己雞自己養

2012年,楊環靜想法逐漸成形,他認為要替母雞謀福利,就要讓人重新認識雞,於是創立「食二糧」並發起「友雞生活計畫」,把採「放牧養雞」雞農生產的雞蛋帶到傳統市場,一邊叫賣,一邊用台語倡議。

「當時大家覺得我瘋了,在菜市場賣一顆比別人貴三、四倍的蛋,誰要買?可是便宜的雞蛋,代表是用單一生產的格子籠養雞法,雞和蛋都不會健康,當商人只想賺錢,消費者只想省錢,遇到惡質商人就會出問題。」他強調。

沒想到,就因為在菜市場倡議「友雞」太特別,吸引來許多婆婆媽媽、阿公阿嬤好奇圍觀,許多還被楊環靜的理念感動而捧場埋單,「結果這一賣,竟然就賣了六年,跌破眾人眼鏡。」他笑著說。

在菜市場倡議「友雞」太特別,吸引來許多婆婆媽媽、阿公阿嬤好奇圍觀,許多還被楊環靜的理念感動而捧場埋單。 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在菜市場倡議「友雞」太特別,吸引來許多婆婆媽媽、阿公阿嬤好奇圍觀,許多還被楊環靜的理念感動而捧場埋單。 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除了賣蛋,他也找到台南仁德一處荒廢多時的空地,親手改造成「友雞生產基地」,讓人來認識友雞,也讓雞隻在寬廣的環境生長,自在地奔跑,「健康養大的雞,不會產生異味,還能幫忙吃蟲和家中廚餘,解決環境和剩食問題,形成一種善的循環。」

透過這些堆肥雞舍和小型放牧雞舍,還能讓來訪民眾了解,如何利用閒置空間養雞,發揮教育推廣的效益。只是,倡議自己的雞自己養、購買安心雞蛋的作為,固然能吸引好奇和關注,但誰來照顧這些雞呢?

創意點子無限的楊環靜想到,不如教當地社區的老人養雞,讓一群退休的長輩在這彼此交流、陪伴,同時也在母雞身上找到新的重心和意義,建構一種友善又環保的新社區生活。

嘉義東石基地。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嘉義東石基地。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食二糧也會和偏鄉的長照機構合作,進行「友雞」養雞教學。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食二糧也會和偏鄉的長照機構合作,進行「友雞」養雞教學。圖片來源:楊環靜提供

目前食二糧在嘉義東石、台南仁德都有基地,也曾在高雄鳥松帶領60、70歲的14位長輩,和一位青壯年一起飼養、維護,「這些長輩年紀加起來快1000歲,但養雞時,他們就像年輕人一樣有活力,提水、補飼料、撿雞蛋,統統難不倒。」他說。

走到現在,食二糧也會和偏鄉的長照機構合作,進行「友雞」養雞教學,讓機構不只照顧老年人的身體,也能顧到心理。

串連資源,看見「友雞」長遠的價值

食二糧從自己養雞、到市場叫賣,到與高齡照顧單位、學校機構與NGO合作,並透過「母雞的移動學校」,推廣食農教育、環境教育、生命教育等課程;參與「友雞生產基地」的人也從長輩,擴及到身障者、失能者和失業者,他們更成了消費者認識母雞的媒介,理想逐步開花結果。

「一路或許孤獨,但孤獨能讓人認識自己,清楚地朝目標邁進。」他說,創業不可能沒困難,每當覺得孤獨,總會提醒自己莫忘創業的初衷-建構一個讓雞照顧長輩、長輩照顧我們,還能幫忙照顧地球的正向循環。

滿腹理想的楊環靜說,這趟倡議之路還長,「友善畜牧是推動循環農業很重要的前提,食二糧會繼續努力推動『友雞』的討論,讓其與高齡照顧、責任飼養、森林或海洋保育等更大的議題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