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台泥氣化爐7月試營運 居民提重辦環評昨開庭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花蓮台泥氣化爐7月試營運 居民提重辦環評昨開庭

2023年05月0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台泥花蓮和平廠要增設氣化爐燒垃圾,今(2023)年7月將試營運。當地部落族人、環保團體不滿業者規避環評只做環差,也未經原民諮商同意,2021年提出環差撤銷訴訟,昨(4日)首度開庭。北上出庭的德卡倫部落族人表示,原民諮商同意僅是「卑微的要求」,台泥不應規避;更有部落居民質疑,「20年前評估的環境負荷量,現在還準嗎?」審判長最後宣布將於6月1日宣判結果。

台泥環差撤銷案今(4)日開庭,澳花、和平村民及環團共同舉辦記者會。攝影:陳昭宏

台泥環差撤銷案昨(4日)開庭,澳花、和平村民及環團共同舉辦記者會。攝影:陳昭宏

台泥環差撤銷案首度開庭 民間盼法院撤銷結論、要求重辦環評

台泥花蓮和平廠2020年9月通過環差變更,要在廠區增設「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利用既有水泥窯及新建氣化爐處理生活廢棄物,每日處理量能為200公噸。氣化爐現已接近完工,7月將試營運

然而增建焚化爐未經中央環評及原民諮商同意,引起澳花村、和平村族人,以及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團不滿,在2021年9月提出環差撤銷訴訟。歷經一年半,訴訟案昨(4日)首度開庭,將在6月1日上午宣判結果。

法律扶助基金會原民中心專職律師林韋翰指出,根據環評法規,焚化廠擴建面積超過500平方公尺就應重做環評,DAKA中心接近1公頃,主管機關卻只要求做環差,審查密度顯然不符比例。希望法院撤銷環差結論,要求重辦環評。

環團委任律師、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郭鴻儀則指出,德國已針對氣化爐訂定指引,廢棄物應先經分選、同質化、乾燥等程序,以免管線腐蝕、氣體逸漏、氣爆。但台泥和平廠環差報告卻直接省略預處理程序,也未提各項風險。他批評,環保署、花縣環保局顯然低估技術風險和環境影響。

台泥和平廠氣化爐即將完工,預計7月試運轉。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提供

台泥和平廠氣化爐將完工,7月將試運轉。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提供

部落族人痛批:原民諮商同意只是卑微的要求,台泥卻不給

DAKA中心鄰近花蓮縣和平村、宜蘭縣澳花村,兩地是泰雅族、太魯閣族人長期生活的地方,部落居民昨日也北上出庭。

德卡倫部落會議總幹事哈勇.諾幹(Hayung Noqan)指出,台泥只在20多年前做過環評,卻一直增加新廠房與業務,過程多只透過環差、變更內容處理,逐漸成為「巨獸」。焚化設施的興建茲事體大,「20年前評估的環境負荷量,現在還準嗎?是不是應該針對燒垃圾重辦環評?」

同樣是德卡倫部落居民,泰雅爾族民族議會議長烏杜夫.勒巴克(Utux Lbak)也痛批,「部落參與決策只是卑微的要求,台泥卻連這一點都不給我們」。

林韋翰指出,開發單位在環差審查程序中都以「開發區域屬私有地」為由,表示不須辦理原民諮商同意。他表示,《原基法》所保障的原住民土地並不限公私有,且開發確實可能影響環境和健康,台泥理應依法徵詢鄰近部落同意,以保障族人權益。

泰雅爾族民族議會議長烏杜夫.勒巴克(Utux Lbak)。攝影:陳昭宏

泰雅爾族民族議會議長烏杜夫.勒巴克(Utux Lbak)。攝影:陳昭宏

花蓮縣府委任律師則強調,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曾多次到澳花村、和平村聽取民眾意見,雖稱不上是原民諮商同意程序,但也算有敦親睦鄰。環保署及台泥共同委任律師則表示,可以理解部分族人憂心,但台泥近年追求永續發展不遺餘力,現在的和平村民也大多未持反對意見。

作者

陳昭宏

探索矇矓中開展的世界、滲透身體的網,與身體和環境結盟,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