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的季節限定 手採紫菜的盛宴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澎湖的季節限定 手採紫菜的盛宴

2023年05月24日
公視記者 于立平 陳慶鍾 劉啟稜 周文欽 陳淯茜 蘇志宗

你喜歡喝紫菜湯嗎?打上蛋花、放點蔥花,再加上兩顆貢丸,一碗美味的紫菜湯,就可以上桌,這一道簡單的常民料理,是海洋的產物,有著人與海的故事,品嚐一口紫菜湯,也可以體會到海洋文化、生態及氣候變遷的滋味。

澎湖姑婆嶼 野生紫菜的盛宴

每年澎湖姑婆嶼最熱鬧的時刻,就是紫菜盛產的季節,兩、三百人一起搭船、登島,在有限的時間內,摘採野生的紫菜,這是澎湖延續已久的傳統。


每年澎湖姑婆嶼紫菜盛產的季節,都會吸引大批民眾登島採收。

姑婆嶼是無人島,為了保護紫菜的生長環境,上島採紫菜需要事先登記,以做登島人數的總量管制,並且限制只能徒手採摘,不能使用工具,許多老一輩的居民,會準備特製的網狀手套,防滑好施力,由於紫菜採收大約在過年前後,因此澎湖人把紫菜視為重要的「年菜」,大家都希望能多採一點,滿載而歸賣個好價錢,過年可以有額外的加菜金。


老一輩的居民,會準備特製的防滑網狀手套採收紫菜。

當地居民表示野生紫菜的收成,完全靠老天爺臉色,如果風浪大、天氣冷,紫菜就會長得多,品質又好,不過今年,上島的居民都失望了。

「紫菜很短,不好採。」上島才沒多久,不少居民就感受到今年不可能豐收,之前曾經遇上暖冬,喜歡低溫的紫菜,生長狀況不佳,而今年雖然長得不錯卻因為天候不穩定,風浪太大無法登島,導致錯過了紫菜最佳採收時間。


野生紫菜的收成,完全靠老天爺臉色,居民表示今年紫菜收成不如預期。

「我小時候,天氣沒有那麼熱,我爸爸去姑婆嶼採紫菜,一次最少都有30、40斤,現在沒有了,大自然不照節氣運行就是這樣。」澎湖赤崁村居民楊麗珠,年年都上島,是採紫菜的高手,她感嘆天氣不一樣了。

雖然收成少,她還是一點不馬虎,將摘回來的姑婆嶼紫菜,仔細的清洗、曬乾,畢竟這是一年一度才有的機會,是小時候到現在,餐桌上絕不能少的那一味,是屬於澎湖的獨特海味。


紫菜是澎湖的獨特海味。

紫菜育苗 手感的溫度

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內,滿屋子都是剁菜的聲響,六、七位在地居民,正雙刀齊發,熟練的將紫菜剁碎,原本長達20、30公分的紫菜,最後幾近泥狀,這是紫菜育苗的第一道程序。


用菜刀將紫菜剁碎,是育苗的第一道程序。

為了推廣紫菜養殖,1968年澎湖縣成立了水產種苗繁殖場,也嘗試這種純手工的育苗方式,至今已經有50年以上,目前養殖的紫菜種類,主要是壇紫菜,澎湖科大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徐振豐表示,壇紫菜其實它是雌雄異體,雄的會先成熟才是雌的,然後經過受精完成,這時才能採收成熟的紫菜,進行取果孢子的動作。


澎湖科大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徐振豐表示,壇紫菜是雌雄異體。

然後再經過過濾程序,把取出的果孢子液,灑在牡蠣殼上,紫菜孢子附著後,長出絲狀體,當牡蠣殼整個變成紅色,就成為了紫菜養殖的小小尖兵,漁民會把附著紫菜的牡蠣殼,放置在人工養殖的場域,最後生產出大量葉狀的紫菜。


繁殖場把取出的果孢子液,灑在牡蠣殼上,讓紫菜孢子附著。

以往育苗的工作,都在固定的時間進行,不過因為氣候的變化,季節月份不再是參考的依據,曾經一度發生育苗全數失敗,經過研究發現,當時採回來的紫菜,幾乎未受精,場長柯志鴻說:「就像現在農民播種,已經無法只用農民曆的節氣來判斷了。」

氣候的影響,也讓種苗場不再只是依循前例,而是更科學的進行判斷,如今跟學術單位合作,先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確認紫菜已經受精完成,才會進行育苗的工作。


受氣候影響,如今種苗場跟學術單位合作,先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確認紫菜已經受精完成,才會進行育苗的工作。

紫菜養殖的氣候挑戰

在澎湖講美潮間帶,可以看到許多的竹棚,在陽光的映照下,黑色的紫菜閃爍著光芒,講美村居民楊連春夫婦和工作人員,正趁著退潮,捉緊時間採摘紫菜,楊連春說,澎湖海域沒有工業污染,水質好,冬天水溫16~22度左右,很適合紫菜養殖。


澎湖講美潮間帶,是當地居民養殖紫菜的地方。

今年紫菜長得很不錯,不過他卻遇上了一個大問題,藻食性的魚類,例如:臭肚魚小魚很多,把紫菜吃了不少,去年一棚的紫菜,可以收成30幾斤,今年最多只有五斤,面對這樣的狀況,他很無奈。

魚類在潮間帶覓食是正常的生態現象,為了讓產量穩定,紫菜養殖戶都會在周圍圍上網子,以減少魚類進入,不過楊連春發現以往冬季,並沒有這麼多小魚苗,對於這樣的反常,他各方詢問仍沒有得到肯定的答案,徐振豐助理教授則表示,溫度可會影響藻食性的魚類的活動力,如果水溫低,魚類行動較為遲緩或會死亡,所以相對會減少吃食紫菜的機會。


漁民無奈表示,今年很多臭肚魚小魚穿過網圍,進到養殖區裡吃紫菜,導致收成減少。

不論養殖或是天然環境下生長的藻類,溫度是影響它們生存的要件,當溫度越來越高,藻類的繁殖季節或者生長季節可能會變短,連帶產量相對減少,而藻類所形成生態系,也是魚蝦貝類的育幼場,是海洋生物避難、覓食的重要棲地。

紫菜,被稱為澎湖的「黑金」,是海洋贈與的禮物,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野生紫菜的盛宴,能不能繼續呢?人工養殖的產業,會不會逐步走向沒落?這一碗道地的新鮮紫菜湯,會不會成為想念的滋味?


近年因氣候變遷,導致紫菜產量不穩定。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澎湖的季節限定|手採紫菜的盛宴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