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會計:計量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對環境之衝擊程度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小百科

環境會計:計量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對環境之衝擊程度

2004年08月10日
高英勛 彙編;楊渝閔 審校

百科博士

環境會計,又稱為綠色會計,是藉由計算環境成本(尋找、辨認及量化與環境相關之直接或間接成本),以瞭解國家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對環境的衝擊程度,是減輕環境傷害、改善環境績效之重要資訊工具。

環境成本,一般分為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內部環境成本,是企業已付出與環境相關的成本,這些成本長期以來被隱藏在各種不同的項目之下,可經由會計管理原則將其歸納於相關的製程或產品,以了解其真實的成本,作為環境管理及環境績效提升的重要參考。外部環境成本,包括企業對環境和社會的衝擊,這是目前企業在財務上無法掌握的。如今有些企業擬在法令修訂之前,針對產品或製程的外部成本加以了解,並檢視未來在政府或股東的要求之下,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所造成的影響。

百科教室

「綠色國民所得帳」(綠色GNP)──將自然資源消耗及環境品質變化等影響,從國民所得中扣除,作為衡量國民生活與福利水準、生態平衡及環境發展的指標,是綠色會計的具體實踐。透過環境資源損耗及環境破壞污染造成之外部成本的試算,可得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是否會得不償失。

台灣地區於2000年,由行政院主計處開始試編綠色國民所得帳,希望在GNP、GDP等經濟發展指標之外,能將環境所受到的影響一併呈現。目前受限於資料不足及環境成本的計算工具尚未發展成熟,僅能嘗試納入環境影響的直接成本,而不包含國民健康受損等間接成本。

在直接成本仍有許多缺項及環境成本計算方式受限的情況下,試編的綠色國民所得帳對於環境成本可能有嚴重的低估,但已初步反應近年來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虧欠」,換算成貨幣是十分可觀的金額。

版權歸屬環境資訊協會(高英勛 彙編,楊渝閔 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