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珊瑚白化─聽見海哭的聲音了嗎?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墾丁珊瑚白化─聽見海哭的聲音了嗎?

2007年08月21日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珊瑚白化。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礁演化生態遺傳實驗室8月1日的歷史高溫刺痛了台灣島,也刺痛了1998年那段慘白死亡的海洋記憶。

1998年是人類開始使用溫度記錄150年來最熱的一年,也是聖嬰現象(ElNino)最強的一年。而1990年代更是人類歷史溫度最高的10年。這樣的結果造成了全球海洋升溫,特別是熱帶海域的珊瑚礁區發生大規模的白化而進一步死亡。

「珊瑚白化」是珊瑚體內共生的共生藻因為強光和高溫等逆境的影響,而離開或是被珊瑚宿主排除體外,使得珊瑚的外觀呈現白色骨骼的狀態。發生白化的珊瑚並不一定會死亡,如果逆境排除(例如,降溫或遮陰),珊瑚是可以恢復顏色的 。

珊瑚白化。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礁演化生態遺傳實驗室因此,珊瑚白化是相當重要的環境指標。然而,當逆境持續,珊瑚將會陸續死亡。1998年的珊瑚白化影響最為嚴重是沿著印度洋的國家,包括斯里蘭卡、肯亞、坦尚尼亞等國家的珊瑚因為這次的高溫而損失高達90%的面積。其他海域的珊瑚也難逃死亡的厄運。澳洲大堡礁的珊瑚礁也超過60%的面積受到影響。

台灣也在其列,其中東沙海洋國家公園瀉湖的珊瑚群聚仍無恢復的跡象。根據估計,在這次的珊瑚白化事件後,全球30%的珊瑚礁已滅絕,而社會經濟的損失更高達80億美元,這些包括了觀光和漁業損失以及海岸侵蝕等保守估算,實際金額遠高過於此。最重要的預測是,如果這樣的事件繼續惡化下去,在本世紀末,珊瑚礁生態系將從地球消失。

大量遊客。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礁演化生態遺傳實驗室從現場的監測我們發現,2007年的冬天台灣海域的水溫比起往年要高約1.5-2C,早已透露了台灣珊瑚礁可能會白化的先兆。2008年春天以來台灣海域的海水水溫持續飆高,到6月已維持在29C,首先在墾丁核三廠出水口的珊瑚發難,開始白化。7月的水溫更高達31C,白化的現象持續的在墾丁的各海域陸續被觀察到。

8月1日台灣的氣溫歷史新高日,墾丁核三廠出水口溫度更高達35C,而珊瑚陸續死亡,連號稱墾丁海域保育最成功的後壁湖區也難逃劫難。如果颱風沒有造成降溫的效果的話,珊瑚白化可能會在其他海域開始發生,這次有可能是1998年來台灣海域最大規模的白化。

浮潛與珊瑚白化。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礁演化生態遺傳實驗室然而,這些被犧牲的珊瑚並沒有引起管理單位的重視,毫無預警和災害處理的呆滯,「一副馬照跑,舞照跳」的放任海上遊憩活動仍然照常進行,浮潛客還是大腳踩在奄奄一息的白化珊瑚上,快艇、香蕉船、水上機車和忘情嘶吼的遊客所帶進來的垃圾和沈積物,只是在為這些垂死的珊瑚再補上最後一槍。

10年過去了,台灣周圍海域的珊瑚礁生態努力去利用大自然給予的助力恢復。但是,這些緩慢的過程並沒有受到政府與人民太多的關愛,人民的環境覺醒仍然沈睡在股市上萬點的假象中。更讓人痛心的,一件件的開發案在台東、在吉貝、在墾丁不斷的摧殘這些脆弱的小生命,而今年的白化只是這些即將死亡珊瑚最後的抗議。而你,聽到海哭的聲音了嗎?

作者

陳昭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專長海洋生態及演化、珊瑚礁生物雜交與種化、系統發育分析、無脊椎動物保育遺傳領域。期待有那麼一天東沙環礁能夠成為台灣大堡礁,工作站人員不再為枉死的綠蠵龜愁眉苦臉,而是對著滿堂聽眾講述著保育成功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