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居民血液汞濃度高於世衛建議值8微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沿海居民血液汞濃度高於世衛建議值8微克

2007年11月19日
摘錄自2007年11月19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國內首次血液中汞濃度背景值調查出爐!學者抽檢565位民眾,平均濃度為每公升13.8微克,高於WHO建議值的8微克;其中遠洋漁業基地的蘇澳、旗津,濃度又較其他鄉鎮高,且平均超過WHO有健康風險的20微克,旗津更有人高達184.9微克。

研究進一步發現,民眾血中汞含量,九成三屬於甲基汞;此外,有一成七民眾的汞濃度,超過WHO有健康風險的20微克。

主持此項調查的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分析,除了彰化縣芳苑鄉,其他沿海鄉鎮濃度多偏高。經過飲食習慣調查,並做統計分析,血液中汞濃度與海鮮攝食「有顯著相關」,尤其是大型掠食性魚類。

李俊璋強調,研究結果並非鼓勵民眾不要吃魚,事實上魚相當營養,當中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健康很重要。小型魚類汞含量少,民眾不需擔心,至於大型魚類如:鯊魚、鮪魚、旗魚等,由於生物累積作用,美國環保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一週最好食用2次,每次130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