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蝙蝠俠為溫室氣體做補償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要求蝙蝠俠為溫室氣體做補償

2007年11月21日
作者:朱漢強(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

蝙蝠一般怕光,但蝙蝠俠卻喜歡燈火通明的香港,這個月上旬要求60幢香港島的商廈連續10天把燈具悉數開啟,配合電影《蝙蝠俠—黑夜之神》的拍攝工作。事件惹起環保團體和部分商戶非議,質疑通宵達旦的把室內外燈光通統亮起,不但無必要,而且會製造室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與特區政府推動的「藍天行動」精神相違背。

香港的夜晚。圖片由Epmd拍攝有傳媒更估計,若果全數商廈答允開燈61小時的要求,將多耗310萬度用電,約相等於產生2300多公噸的二氧化碳。支持開燈的陣營則認為,開燈配合拍攝工作,有助透過電影宣傳香港,開燈無傷大雅。

這次有關開燈熄燈的紛紛嚷嚷,再一次流於二元對立的爭論:環保就一定反對開燈、不開燈就不能提升香港形象,吸引遊客。這樣的討論,太多了,也太悶了,只會把彼此的成見愈拉愈闊,窒礙了視野之餘,令人渾忘了自己原來還可以從不同的高度,去梳理議題。

大家不妨抽離一下,想像類似的情況要是發生在蝙蝠俠的「老家」—好萊塢,事情的發展會是怎樣?又或者,看官可以參考加州大學環境學院主管Mary Nichols的研究,看能否有點啟示。

Mary Nichols的研究隊伍花了兩年時間,發現好萊塢的電影及電視業原來是污染大戶,每年炮製的污染物在洛杉磯一帶名列第二,僅次於惡名昭彰的石油業。而所謂的污染物包括大批用完即棄的道具,用在冷氣、照明、攝製器材上的大量電力、汽車廢氣等。以溫室氣體為例,好萊塢每年排放多達84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這相當於130萬個香港人全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十分驚人。

然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近年,好萊塢這個夢工場似乎也開始面對現實,學習承擔污染的責任。舉如電影《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便花費20萬美元去植樹,來給拍攝期間製造的1萬噸溫室氣體做個補償。

「能源保育、減少廢物」—在網路上查找電影商華納兄弟集團的網址,你會發現這個製作蝙蝠俠電影系列的好萊塢「大腕」,原來作出了這個堂而皇之的承諾。事實上,這也不全然是「門面話」︰該集團在2005年首次為電影做「碳中和」(carbon-neutral)工作,通過投資可再生能源,補償電影《油激暗戰》所產生的2千多公噸的二氧化碳。在拍攝《The Matrix Reloaded》及《The Matrix Revolutions》兩部「駭客任務」系列電影後,集團又承諾回收超過9成的道具。當中包括1萬多噸的水泥、木材及金屬。

這些坐言起行的環保承擔,值得鼓掌。但,為何電影公司的環保責任,來到香港後卻消失得無影無蹤?撇開開燈熄燈的爭論不談,我們既然是亞洲的國際城市,便該有國際城市的視野,政府理應勇於向電影公司說:「歡迎你來拍電影,但請你把帶來的污染物帶走,或作出補償。因為,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對公眾而言,這兩年聽多了全球氣候變化的資訊,也該懂得活學活用,在欣賞男主角基斯頓比爾的風采時,同時要讓對方知道自己要負起減排的責任。 去年2006年香港地球之友抗議香港成「蒙塵之珠」。圖片來源:香港地球之友

香港地球之友已經去信華納兄弟公司,要求對方貫徹環保承諾,為《蝙蝠俠—黑夜之神》所製造的溫室氣體做補償。究竟華納兄弟這間跨國大戶的環保政策有沒有雙重標準,應該很快分曉。

香港政府但凡遇上紅鬚綠眼的蝙蝠俠或者米老鼠 (迪士尼樂園),似乎都會自動矮了一截,為求表面的經濟收益,輕而易舉就放棄了對環保的尊重。旅遊發展局眼中從來只有「購物等於一切」的膚淺尺度,鼓勵遊客瘋狂購物;它對蝙蝠俠的盲目擁抱,本來就不值一哂,犯不著批評。遺憾的是,聽到環境局最高首長邱騰華說:「不認為旅發局的做法與當局的環保政策相違背……」這時,大家應該知道這位新任、年輕局長的環保高度。

本文同步刋登於香港地球之友及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