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微粒為什麼算是空氣污染? | 環境資訊中心

懸浮微粒為什麼算是空氣污染?

2004年06月02日
作者:Ivan (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在本系列第一篇文章「憑什麼說空氣品質好不好?」中提過,懸浮微粒PM10是空氣污染指標的監測內容之一。什麼是懸浮微粒?在認識懸浮微粒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微粒。

飄散到空氣中的微粒物質(PM,particulate matter),是燃料燃燒或工業生產過程所產生之微粒物的通稱,包括總懸浮微粒、懸浮微粒、粒塵、金屬燻煙及其化合物、黑煙、酸霧、油煙等。我們可利用不同的濾紙篩檢大小不同的顆粒,再進行其化學分析,這可是一門學問喔,所以這邊無法細細描述,但我們多少還是得有基本概念。

微粒的大小,影響了沉降速度、吸水特性、碰撞作用等。在工廠或汽機車排放時於廢氣出口馬上攔截,是最有效減低污染的方法;至於無法避免的污染,如沙塵暴來臨,至少可以事先預警、戴上口罩。

問題來了,為什麼我會說微粒物質是種污染?以環境學而言,任何物質都有它的大小,譬如說西瓜,大概有一顆球那麼大,葡萄只有彈珠那麼大,不同物質都有其不同的顆粒大小,顆粒本身的物質成分或許不會與人或動植物起化學反應,但是如果顆粒微細到能夠懸浮在空氣中,並且顆粒多、濃度大,就可能會破壞呼吸系統。故不管微粒的物質成分是什麼,一旦高過於危害人類健康的標準,就可以算是污染了。

那到底什麼是懸浮微粒PM10呢?所謂PM10,指的是粒徑小於10微米的微粒物質,氣溶膠(又出現一個名詞,有機會再解釋吧!)主要可吸入微粒物質 PM10和PM2.5,這兩種微粒物質容易進入人體並達到呼吸系統深部﹐也可以通過眼睛角膜等部位進入人體,濾過性病毒如SARS,大約就是PM2.5以下。由於氣溶膠細顆粒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傳播距離更遠,因此與粒徑較大且容易沉降的近距離飛沫相比較,在某些情形下更易造成感染,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附註

在本系列「空氣有多『髒』?讓『濃度』來告訴你!」文章中討論單位的時候,我們說過PPb,也就是空氣中某項成分所佔的比例,在微粒方面雖也可以用濃度單位,但比較好的方法是用密度的單位:μg/ml,畢竟我們不確定微粒的成分是什麼,使用單位體積所佔質量或許比較貼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