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東港共和新村 且慢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拆東港共和新村 且慢

2007年12月31日
摘錄自2007年12月28日中國時報屏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0多個高屏在地文史生態團體27日前往縣府陳情,要求保留東港鎮共和新村,免除眷改拆遷命運,並與大鵬灣聯結成人文生態花園社區,將可成南台灣最豐富觀光資源。縣府主秘鍾家治允諾,在未召開公聽會充分討論前,絕不會貿然核發建照給國防部。

共和新村現有223戶、居民500多人,全區共有62棟日式建築,少則30坪多則上百坪,平均屋齡都已超過1甲子,不僅見證了台灣歷史階段發展,也是太平洋戰爭戰略計畫的活教材。

日治後期1938年為建設南進基地,日本於大鵬灣設立海軍水上飛機場,其中東港海軍航空隊為作戰部隊,海軍第61航空廠東港分工廠則負責後勤支援,並選定共和新村現址,以抽沙填陸方式,建造航空隊軍官的宿舍群,當時全台僅有淡水和大鵬灣兩處水上飛機場,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物換星移,如今淡水水上飛機場已是古蹟,大鵬灣仍僅止於歷史建築,而共和新村則被列入眷村改建標的,早在8個多月前,國防部就已依程序申請核發建照,但因牽涉地質、歷史建物、水電等事項,在竹籬笆內掀起一股反彈聲浪,縣府為求審慎,拖延迄今尚未核准。

共和新村與其他眷村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原始社區結構保存完善,日治時期經由縝密規畫,房舍依官階大小分為甲乙丙丁戊五等,而在台灣光復後,另外增建連棟式的克難平房,形成日治與國府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歷史背景和建築形式。

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等人強調,共和新村富有文化聚落保存價值,也是東港唯一的人文綠地、後花園,未來若能打造成「人文生態花園社區」,並與東港大鵬灣相互連結,將可成為南台灣最豐富的觀光資源。

他們表示,共和新村於眷村改建的四分之三認證門檻仍有瑕疵,全案正在行政訴訟,其裁決結果與環境影響評估尚未明確前,堅決反對縣府核發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