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性:產業新視野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可追溯性:產業新視野

2008年02月04日
作者:約翰•艾爾金頓、喬迪•索普(SustainAbility公司創始人、「新興經濟計畫」經理)

「發生在中國以及其他地區的產品召回讓供應鏈的管理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 約翰•艾爾金頓和喬迪•索普寫道。對於製造者、種植者、零售商和消費者來說,這又意味著什麼呢?

圖片來源:中外對話,Ethnocentrics攝「從氣候友好燈泡到『可持續』的魚類,美國的沃爾瑪和英國的樂購等零售企業在每一件商品上都對供應商發出挑戰,這樣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大。」

過去的2007年,有很多東西將被銘記。但對那些從新興經濟體採購產品的產業來說,這一年最刻骨銘心的卻是全球性的失控而招致的風險,這個風險已經大得無以復加。美國玩具廠商美泰公司進行了那一系列著名的產品召回行動,與之相關的供應鏈管理以及產品可追溯性問題被媒體、政治家和產業界領袖一起推到了聚光燈下。這些問題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對於產品召回的短期後果,感受最明顯的首先是消費者,他們不得不退回商品;其次是美泰公司(其市場資本損失高達27%)和其他直接捲入的企業;再次是其他產業,只要與「中國製造」或多或少有關係,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開始,中國指責西方企業對其供應商管理不力,這個指責非常公平,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西方給中國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遏制危險商品的出口。作為回應,中國取消了750多家玩具廠的出口資格,這些企業也遭到重創。

受害者還不止這些廠家。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廣東省有700多家企業被勒令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工廠進行現代化改造,並且提高其產品品質。顯然,這種快速行動很有效,但報告也對另一項更加基本的事項表示了關切,這就是中國許多工業部門都存在的記錄保管工作落後問題。「對(玩具)工業和中國來說,可追溯性都是一個關鍵問題。」一位歐盟委員會的官員在接受《金融時報》的採訪時說。

那麼,什麼是可追溯性,它對於製造者、種植者、零售商和消費者又有什麼意義呢?可追溯性的基本理念就是:對於每件產品,消費者和零售商應該能夠回溯到其製造者和種植者,這樣,產品安全、品質、道德以及環境方面出現的問題就能得到回復。簡而言之,可追溯性就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裏,供應鏈條上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其他部分的情況。

顯然,即使對於最老到的零售商來說,這個也是一個很高的要求。那麼,我們就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來看看在更加長遠的日程上需要列入哪些內容。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擔心(或者說感興趣)的範圍越來越廣。1988年,《綠色消費者指南》一書問世,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銷量達到100萬冊。那時,我們感興趣的主要是安全性、健康和環境問題。

現在,那些給孩子購買玩具的媽媽們得到的警告,可能仍然是顏料的毒性或者容易折斷的產品的危險;但是,消費者整體關注的問題範圍已經越來越廣,都要求超市等零售商進行應對。這些問題包括:過敏、糖尿病等人群的特殊需求、關於某些食品以及食品添加劑對肥胖的影響日益增加的關注、以及那些想要購買公平貿易、有機或者「可持續」商品的人們的需求(這種需求往往具有極大的挑戰性)。

眾所周知,未來幾年裏,忐忑不安的消費者們可以得到一些工具,這些工具將幫助他們對想買的產品的供應鏈進行追溯。比如,我們的一位同事給加利佛尼亞的一家風險投資公司擔任顧問,這家公司所投資的一項最新技術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可追溯性的實施將變得多麼便捷。這項技術是一位在大學任職的創辦者提出來的,就是把條碼掃描器和手機合為一體,這樣,未來消費者無論購買什麼商品都能用手機當場查詢生產者、產地以及所有相關資訊。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企業想要留在西方超市等主要客戶的供應鏈之內,它們應該怎樣應對這些壓力?從氣候友好燈泡到「可持續」的魚類,美國的沃爾瑪和英國的樂購等零售企業在每一件商品上都對供應商發出挑戰,這樣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大。對於上述問題,一個解決辦法就是面臨挑戰的產業必須加大投入,提高供應管理和智慧系統水準。

在這個領域,有一家新成立的瓦蒂斯公司,設在巴黎。它將其業務定義為「可持續供應鏈管理」。該公司剛剛完成一項調查,對象是100家對供應鏈方面感興趣的大企業。公司的共同創立者皮埃爾-法蘭西斯•泰勒說:「兩年前,採購經理們都問‘為什麼’,現在他們問的卻是『我們怎麼做?』」他還說,這些人「正在尋找工具和嚮導,以幫助他們在成百上千的供應商中部署負責任的採購活動。」

泰勒接著說:「在我們的調查中,80%的採購負責人都把『可持續採購』當作一個重要的首選,這比四年前高了一倍。但同時,90%的人也承認他們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瓦蒂斯公司要做的就是填補這個差距,辦法就是用資訊技術來創造出一個簡單的辦法,對供應商的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性表現進行評估。」

但是,成本方面的問題怎麼辦呢?採購負責人會不會僅僅把這作為另一種形式的保險,一旦他們看到風險消退,就立即拋棄呢?不會這樣的,泰勒堅稱。「當然,採購負責人仍然會關心可持續採購的額外成本,但我們堅信不出三年,他們就會更多關注潛在的價值創造。這個趨勢實際上和『全面品質管制』運動一模一樣。現在,只要是想認真做生意的企業,沒有一家會擔心全面品質管制的成本。實際上,全面品質管制的帶頭者——日本汽車廠商,已經被公認為成本最低的生產者了。」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8年1月31日。
◎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