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口低碳有機米吧!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來口低碳有機米吧!

2008年06月25日
作者:汪文豪(資深環境線記者)

低碳米是採在地有機肥施作,減少運送過程中的碳排量。圖片來源:東豐有機米一種訴求「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讓消費者體驗食物如何從農場上到餐桌的低碳新食尚運動,最近在台灣各地發酵。農夫用最直接、短距離的食物旅程,讓消費者直接購買在地生產季節的食品,不但建立農民與生產者之間的信任,也是用消費保護環境的具體展現。

其實早在北美,這種「地產地消」 的運動,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2005年3月,兩名住在溫哥華的加拿大人史密絲(Alisa Smith)和麥金諾(J.B. MacKinnon)即發起「百哩飲食」(100 Mile Diet)運動,下定決心要讓自己日常生活的飲食材料,來自溫哥華周圍100哩(相當160公里)所生產。

跨洋食物 碳排驚人

史密絲和麥金諾引用《世界觀察》的數據,發現今日北美每個人吃的食物,都可能來自2400公里以外所生產的。和1980年相比,餐桌上本地食物的比例,減少了1/4,取而代之,是經過長途運輸的進口食物,這意味著每頓飯多產生17倍的二氧化碳。

他們推估,若消耗每公升汽油會排放2.2公斤的二氧化碳計算,食用由大西洋國家進口的蘋果,每公斤排放的二氧化碳約為400公克,但食用1公斤的產地蘋果卻只會產生20公克。同樣地,若食用進口250公克的歐洲奶油,會消耗500克的二氧化碳,但食用在地生產同樣重量的奶油,只會消耗10公克的二氧化碳。

在地生產與在地消費不但有助於減少食物在運輸途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若是農業生產可以採取有機方式栽種,不但有助減少大量施用化學肥料所產生的甲烷,如果連施用的有機肥料也在地生產,更大幅減少農業生產對於溫室效應帶來的衝擊。

遠在花蓮縣玉里鎮的東豐里,就有一群生產有機米的農民,用低碳環保的方式生產有機稻米。東豐里農民不但有專屬的堆肥場生產有機肥料,同時結合種植有機米與文旦,這樣的循環型農業低碳生產模式,合計一年竟可創造上億元的產值,有機米價格也比一般稻米多1.5倍,在沒落的農村經濟中,顯得獨特。

低碳稻米 現身花東縱谷

沿著東部台9線公路南下,來到花蓮縣瑞穗轉入193號縣道,車行十多公里來到玉里鎮東豐里,你會看到夾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的縱谷平原中,秀姑巒溪在其間向北穿越,灌溉孕育著兩旁的稻田。

稻田附近,有一幢像禪寺般的白色建築對映著海岸山脈,給人一種農村靜諡安詳的感覺。這幢外觀像禪寺的建築,是花東有機肥生產合作社的堆肥廠,附近放眼望去半徑500多公尺的稻田,則是東豐有機米的產地。

「從稻種育苗、生產有機肥料、栽種有機米,收割、碾米、包裝與農業廢棄物的處理,我們全部自己來,不但容易管控有機米的品質,也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農業體系,」身兼花東有機肥合作社經理與東豐有機米產銷班書記的曾國旗說,這兒的農業生產與加工,全部在100公里內完成。

他計算,如果從西部買有機肥運到花蓮,平均一包20公斤的有機肥將多出50元的運費。東豐有機米產銷班平均每期稻作要用掉兩千多包有機肥,如果從西部輸入,不但多出十多萬元的成本,運輸過程製造的二氧化碳更難以計數。

東豐里的循環型農業,省成本、環保也健康。

為了管控有機肥的品質,曾國旗篩選原料十分嚴格。禽畜的糞便進入堆肥廠前,要先通過重金屬、鹽分與抗生素殘留等項目的檢測。有機肥出廠後,再次送驗,雙重把關一切合格後,才會使用到有機田或賣給其他農民。

在地有機肥 安全也要把關

曾國旗說,東豐有機肥的原料都來自花東地區的畜牧場,而且必須經過化學檢驗,因為許多禽畜業的飼主會注射很多的抗生素,或是添加氧化銅或氧化鋅,防止禽畜生病,以致殘留在禽畜的糞便當中。因此他會先將這些糞便送到中興大學檢驗,確認符合標準以後,才會拿來當資材。生產的有機肥料成品,他也會再次做重金屬檢測,確保合乎標準。

此外,曾國旗要求運送動物糞便的車輛進入廠房前,也要進行消毒,防止疫病傳染,加上堆肥場採取密閉空間發酵的技術,產生的氨氣等有害氣體,都會利用水洗與稻殼粗糠吸附,所以有害的氣體幾乎不太排出,也比較沒那麼臭。

曾國旗發現,牛糞是最佳的有機肥原料來源,因為相較雞、豬,乳牛只吃牧草,飼料來源單純,而且牛糞的有機質最多,非常適合活化土壤,讓作物生長得好。距離東豐北方的花蓮瑞穗有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沒有化學污染,這兒的乳牛牧場所製造的牛糞,當然是最天然的有機肥來源。

此外,曾國旗觀察一般人習慣吃白米,碾米廠多會將米糠與胚芽碾除,但這恰好是稻米營養最豐富的部份,氮、磷、鉀,蛋白質都很豐富。以前這些農業廢棄物都拿去當飼料,但曾國旗將有機米碾製後的米糠,再循環做為有機堆肥的原料。由於他生產的有機肥品質極佳,不但連續四年獲農委會頒「優等獎」肯定,甚至幫台肥代工,許多花東的農民,都是曾國旗的客戶。

曾國旗說,花東的環境得天獨厚,沒有工業污染,很適合有機栽培。有機農業是綠色產業,用最自然的方式生產,可以避免過量使用化肥傷害土地,避免化學農藥傷害生態。而透過利用周邊畜牧業所產生的廢棄物處理加工變成有機肥,再運到稻田,再生產有機稻米,這樣的循環利用,最不浪費資源,但是也真的很辛苦,因為很耗費人力成本。

東豐里的循環型農業不只減少長途運送有機肥料所造成的二氧化碳,農委會更曾經指出,水稻田對於調節氣候與節約能源其實有相當大的功效,水稻田休耕蓄水具有冷氣機的冷房效果。

每公頃水田 等同兩千部冷氣

農委會根據衛星影像分析之地表溫度結果顯示,水稻田較區域平均溫度低 3℃,與都會區差異更高達7℃,每公頃水稻田相當於2,600部家用冷氣機冷房效果,因此,水田對於區域溫度之調節效益極為顯著。

此外,由於水田耕作時田區長時間湛水,成為涵養地下水之最佳途徑,估算全省地下水補注量每年可達20億立方公尺,相當於6座翡翠水庫之有效蓄水容量(翡翠水庫有效蓄水容量為3.4億立方公尺),降低沿海地區地下水超抽問題,有助於緩和地層持續下陷惡化。

農委會曾補助台灣大學在台北縣關渡平原及雲林地區之水稻田,進行環境微氣候因子與二氧化碳濃度量測評估,結果顯示,關渡地區每公頃水稻田每日平均可吸收二氧化碳700公斤,相當於3,200輛2000 CC中型房車在市區行駛一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足見水稻田吸收二氧化碳極具效果。

受到全球石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化學肥料的價格也蠢蠢欲動,農民叫苦連天,因為上漲的化肥價格幾乎讓農業生產入不敷出。但是從東豐里循環型農業的經驗來看,受到油價衝擊的情況不但較少,種植水稻更有助於減少二氧化碳。台灣在地的消費者,若能多吃一口低碳有機米,不但可以幫助減少二氧化碳,也直接支持有機農民生產品質更好、更環保的農產品。

※ 相關連結:東豐農業網
※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