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人文、地景、生態 中國NGO開眼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澎湖人文、地景、生態 中國NGO開眼界

2008年07月24日
本報2008年7月24日澎湖訊,陳誼芩報導

 二崁聚落wc香公所兩岸永續發展工作坊22、23日到了澎湖,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觀光旅遊的發展、聚落古厝保存、造型各異的地質地形以及在地草根NGO組織等,都讓中國大陸NGO大開眼界,在當地資深解說員的導覽下,更對澎湖本島的文化歷史與自然生態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居民同心打造 保存二崁聚落

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是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在政府政策輔導及二崁聚落保存協進會的努力下,成為社區總體營造的成功案例。解說員陳碧珍帶領中國NGO代表參訪二崁潮間帶館、童玩館、褒歌館等,「這些古早的玩意,都是社區居民借來展示用的。」二崁聚落為單性聚落,居民向心力強,雖人口外流嚴重,但在二崁聚落保存協進會的經營下,不僅提供居民就業機會,也將當地文史資產保留下來。

當地人將遊客洗手間取名為「WC香公所」,每週由當地居民擔任值日生打理清掃,每店家需支付500元作為薪資,除提供就業機會,也維護環境清潔。另外,褒歌是當地的一項特殊文史,陳碧珍回憶起當初進行口述歷史,收集褒歌資料,從家戶耆老的身上挖掘出動人的故事,至今仍記憶猶深。綠十字志願者中心馬天南表示「二崁聚落將社區營造發展到極致」,他也深刻的感受到居民對自己社區、文化的重視。

看石頭說故事 豐富地質與潮間帶生態系

赤嶼的火山地質奇岩怪石、造型奇特的地質地景也是澎湖一大特色之一,澎湖群島是由玄武岩組成的火山島,堪稱為「玄武岩之鄉」。位於澎湖湖西鄉的赤嶼,除了有各式各樣的火山,也擁有豐富的潮間帶生態。自然學友之家林長興介紹岩石形成的經過、成份,岩脈、火口、矽質玄武岩、橄欖石玄武岩等樣岩石,無不令人嘖嘖稱奇。

除了奇特的地質之外,澎湖沿海的礫石下,還躲著許多小生物,研究中國紅樹林的劉毅表示「澎湖是貝類天堂」,潮間帶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比中國大陸豐富許多。潔淨的海水,加上污染較少的漁業和觀光業,得以使澎湖保留天然風貌。但服務於隘門國小的老師許自由也提到,近年來的發展,澎湖的環境已不如從前。

隘門沙灘潮間帶劉毅以廈門鼓浪嶼為例,說明過度開發對環境造成的破壞,鼓浪嶼因網箱養殖、附近化工業的水質污染,使海岸週邊的軟體動物越來越少,也代表環境的逐漸惡化。他認為觀光旅遊業應該適度發展,否則即使先天環境再好,也會被破壞殆盡。

在地NGO 扎根教育

自然學友之家林長興除了戶外的行程,中國大陸NGO代表也參訪了當地的NGO組織─自然學友之家。位於中華路的自然學友之家,收集澎湖各類的沙、岩石、漁蝦貝類的圖鑑,以及植物種子、昆蟲標本等,融合了自然生態、地球科學、天文地理等學科。林長興鼓勵大小學生到這裡,透過觀察、遊戲,寓教於樂,也發揮鄉土教學的精神

而許自由從大學畢業後就返回澎湖家鄉從事教職工作,至今已十餘年,除了教學之外,更投身當地NGO組織的工作。物理背景的他,對於動植物、地質等方面也多有涉獵,更將其知識運用於教學和NGO工作中。面對中國NGO代表,許自由更是傾囊相授,馬天南說:「這些NGO團體、如此不藏私的精神,正是澎湖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