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生態體驗 模擬海龜產卵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綠蠵龜生態體驗 模擬海龜產卵

2008年08月11日
本報200年8月10日澎湖訊,吳佳其報導

適合綠蠵龜產卵的美麗沙灘「原來綠蠵龜產卵需要這麼乾淨、這麼深的沙灘;原來沙灘的沙需要這麼長的生成時間。」參加2008望安綠蠵龜生態研習營後,大朋友、小朋友們雖然都愛上美麗的望安沙灘,但都不帶走一粒沙子,帶走的是沙灘上已被海浪磨去稜角的彩色玻璃碎片。

綠蠵龜研究與保育工作在國立海洋大學努力下,在澎湖縣望安鄉已進行多年,為避免綠蠵龜上岸產卵受到人為干擾,在1995年於望安劃定6個沙灘為保護區,於每年夏季5月至9月間晚上8點至清晨5點間,禁止擅入保護區。

自2006年起,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國立海洋大學與當地民間團體與業者合作進行綠蠵龜生態體驗及研習活動,今年,將海龜保育與望安本地文化特色結合的活動於6月至9月間進行。在研究人員帶領下,大家有機會可以實際參與母龜生蛋過程,但今年至目前為止,望安僅記錄到有兩隻綠蠵龜上岸,產下6窩蛋,是10年來記錄到最少的一次,但由於小海龜離開出生地後,需要20-50年才會返回出生地產卵,因此保育的工作除需要長時間進行外,也需要長時間才可看出成效。

為實際體驗海龜研究團隊的工作,工作人員利用乒乓球模擬海龜蛋,預先埋入沙灘70公分深的位置,讓學員們用手挖出海龜蛋,也讓大家了解到,母龜為了產卵需在沙灘上努力挖洞的辛苦過程。帶兩個小朋友來參與活動的柳書琴表示,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也希望小朋友們多接觸相關活動,認識生態及整個環境及目前面對的問題,藉由體驗以行動更關心環境。

小朋友們賣力在沙灘上挖出模擬海龜蛋    成功挖出海龜蛋    澎湖望安綠蠵龜觀光暨保育中心的海龜生態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