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環保建設怪現象:有錢城市化,無錢建污水廠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地方環保建設怪現象:有錢城市化,無錢建污水廠

2008年08月16日
摘錄自2008年8月15日人民網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不少地方每年上百億地投入到城市建設當中,卻沒有錢建設環保基礎設施!」在日前舉行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一些專家指出了眼下環境保護中的怪現象。

有關資料顯示,淮河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管網配套不健全,實際負荷率不足65%,「十一五」期間還要新建69座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2600公里。據瞭解,蘇中、蘇北一些地方負責人抱怨,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動輒千萬元,地方財力有限,希望加大補助。但有關人士透露,這些地方同期的城建資金卻充裕得多。蘇北某個城市至今沒有完成「十五」治污規劃項目,但去年的城建卻投入了近50億元。

建設資金為何厚此薄彼?正如有關人士指出,把重頭資金砸在建設高樓、大理石道路上,那是可以看得見的政績;而污水處理廠,投入資金大、見效週期長、所在偏遠,如果不是環保稽查官員,根本不會過去看一眼,且環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留給下任去做,這其實暴露了一些官員環保意識的短視。

專家指出,眼下是城市化和工業化齊頭並進、共同提升的發展階段,不能先污染後才治理,如此掙來的錢遠不夠填環境的虧空。目前,蘇南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近幾年努力進行環保補課,在環太湖建起了169個污水處理廠,並且數量還在增加。

前幾年,城市化建設看起來規模宏大氣派,但是一下雨,就水漫金山,社區成小島。因此,城市化要兼顧地面上下,要大樓,也要地下排水管道,只要少一點城市化的政績衝動,多一點腳踏實地,建設治污設施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