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奧運會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碳中和」的奧運會

2008年09月18日
作者:李泰格(駐北京的環境與科學記者)

水立方和鳥巢體育場已成北京奧運的象徵圖騰;圖片來源guidofoc一個國家如何在運動會中創下環保紀錄?李泰格從北京奧運會期間的環保經驗中看到了中國綠色發展的前景。

北京奧運會已經曲終人散,但關於「奧運遺產」的種種討論卻並未結束。

一年前,我在給《中外對話》撰寫的文章中,認為對奧運會期間北京空氣品質的擔心或許是多餘的,因為中國政府具有超強的決心和能力,採取各種保障措施時也不惜成本。

事實證明,奧運會北京的空氣品質達到了十年來的最好水準。國際奧會在關於北京奧運會的簡短總結中,對此也是大加讚揚。現在人們關心的是,北京治理空氣污染的努力能否持續?

另一個讓人關心的話題則是,北京奧運會能否實現「碳中和」,或者說「碳平衡」?

對於「碳中和」,似乎很難找到一個各方公認的定義。就北京奧運會而言,這一體育盛會帶來了額外的溫室氣體排放,如果採取的各種措施能夠消抵這些排放量,應該可以視為「碳中和」。

2006年的都靈冬奧會和德國世界盃足球賽,已經在保護氣候方面做出表率。

其中,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6年11月發佈的環境評估報告,都靈冬奧會帶來了超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其中近70%的排放已被消抵,消抵措施包括在義大利投入節能和可再生能源專案、在肯雅植樹造林等。

此外,德國足球世界盃組委會的報告顯示,該項賽事共產生約9.2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而通過在印度和南非支持清潔能源專案等,消抵了約10萬噸,成為首個實現「碳中和」的足球世界盃。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目前還不需要像義大利和德國等發達國家那樣,承擔溫室氣體量化減排的義務。不過,國際社會還是希望北京奧運會在保護氣候方面有所作為。

去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針對北京奧運會的環境審查報告時,就特地建議「北京奧組委公開宣佈關於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消抵的承諾」。

據《財經》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這一建議,並未得到北京奧組委的直接回應。不過,中國政府部門在這之後著手測算北京奧運會溫室氣體的排放和消抵情況。

今年5月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一次記者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透露了初步測算的結果:北京奧運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運動員等增加的排放數量大概是11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綠色奧運」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科技手段以及植樹造林、車輛控制等,可以減少排放100到129萬噸,能夠使排放達到基本平衡。

科技部組織的初步測算還表明,北京奧運會的溫室氣體消抵措施中,最有效的是兩個月的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預計可減少排放85萬噸以上;而奧運場館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等科技手段,減排量比較有限。

不過,北京奧運會能否實現「碳中和」,目前還很難說。畢竟,很多資料要到奧運會結束之後才能核實。實際上,中國政府部門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關於北京奧運會的最終環境評估報告,至少還要幾個月後才會發佈。

此外,關於北京奧運會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究竟該怎麼計算,哪些措施又可以算在溫室氣體消抵之列,都存在不少爭議。

耐人尋味的是,北京奧運會剛結束,英國駐華大使館就發佈了一條新聞稿,稱2012年倫敦奧運會希望成為第一屆「可持續的」奧運會,並設定了既能降低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又能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的新標準。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解讀上述新聞:倫敦方面並不認為北京奧運會是一屆「可持續的」奧運會,對北京奧運會溫室氣體排放將「達到基本平衡」的說法也有所保留。

但無論北京奧運會能否實現「碳平衡」或「碳中和」,都將留下一筆寶貴的遺產。從中受益的,也絕不只是北京。

正如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今年7月28日發佈的一份題為《超越北京,超越2008》的北京奧運會環境評估報告中所稱,不管北京奧運會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具體是多少,「毋庸置疑的是,這些成果都足以顯示北京在確保能源消耗最小化方面所做的積極努力。」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中國迴圈經濟研究中心吳季松及其同事就在今年9月的國際刊物《能源政策》上發表論文稱,奧運會加快了北京的溫室氣體減排步伐,從2001年到2006年期間,北京的二氧化碳總減排量超過8000萬噸。

伴隨北京奧運會而來的,還有中國政府官員和公眾氣候變化意識的明顯提高。

與北京相鄰的河北省,關停淘汰了一大批高能耗、重污染企業,並大力推行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河北省環保局局長姬振海就在《河北日報》上撰文稱,這些措施在確保北京奧運空氣品質的同時,也有效地促進了碳減排的實施,為該省經濟發展模式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奠定了基礎。

一些非政府組織也將北京奧運會看作是推進氣候保護的絕佳機會。例如,美國環保協會中國項目辦公室與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北京奧組委等合作,推出「綠色出行」專案,鼓勵市民和企業員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共乘等。參與者還可通過「碳路行動網上計算器」,計算每次「綠色出行」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在我看來,所有這些改變,比北京奧運會能否實現「碳中和」本身更為重要。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8年9月17日
※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