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學生工作營」台灣之行有感 (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兩岸大學生工作營」台灣之行有感 (上)

2008年10月14日
作者:葵麗(中國綠色學生組織網總協調、GreenSOS負責人)

這次有機會到寶島台灣,感受良多。心理很慶幸有這麼一次機會,讓我一睹台灣風采,更是瞭解台灣民眾在環保方面的執著和奉獻,心理由衷的敬佩他們。

此行並沒有感覺到兩岸問題在電視裡提到的緊張氣氛,相反的,感覺到台灣朋友對我們的熱情以及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我分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我這次台灣之行的感想。

一、台灣團隊

對方的團隊是由台南社區大學以及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的老師學生以及台灣的大學對環保感興趣的學員。跟大陸不一樣的是,這些老師有些是講師,有些是教授,他們都是確實參加了一些環保運動或者一些環保活動的,特別是抗爭活動。他們有很多親身體會,在授課方面有很多自己的案例,都是有感而發。而且,在演講的字裡行間中可以深刻的感覺他們在做環保運動的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有些老師,在環保運動中努力了十多年,為當地社區爭取福利和利益,同時,想盡各種辦法來獲得各種專業資料,把一些污染型企業趕出當地社區。

台灣的學員跟我7年前一樣,聽到環保這個詞就覺得很時尚,覺得是當代社會熱點,需要關注一下。於是,帶著這樣的心理來參加了這次的暑期活動。他們對於自己身邊的環保問題關注得並不多,或者說不知道如何去關注,但是在他們腦袋中覺得抗爭確實是一個很好玩也很有意思的環保運動,是被台灣學員從內心去接受的,而他們以後如果做環保運動,抗爭是他們的首選。雖然我們這次接觸的學員可能在這個領域的時間不多,但是,我們依舊堅信台灣有著一批很資深的學生志願者在從事環保的工作。

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們,對這個活動盡職盡責。他們安排我們五天課程的吃住行,為每個學員考慮到細節,特別是我們大陸過去的。感觸很深的是我們大陸學生如果對他們的工作有任何意見,他們會立刻改進,我們的要求他們都會去儘量滿足。工作人員們都有很強的執行力,同時也是他們對我們大陸學生的眷顧。

二、大陸團隊

大陸的團隊一共十個人,都是在環保領域活躍了至少一年以上,才能參加到這個兩岸交流的活動中。這個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帶著一顆環保的心,一顆對自然的熱愛之心到台灣去跟對岸的朋友一起交流環保。跟台灣的朋友相比,我們關注的更多的是公民的環境教育以及環境意識的提高,很多工作是在關注環境意識層面。原因在於,一方面是不想有任何與政府意向相悖的行為,活動不希望造成任何人員和資源的損失;另一方面,做環境意識的工作比做具體環境問題的工作輕鬆,而且有階段性。對於學生團體操作起來會比較方便。

這個團隊的顧問孫麗萍老師雖然經商很多年,但是,卻一直帶著一顆環保之心來經營她的公司,同時,還創立了自己的環保團體。這次對我們另外九個學員的慷慨資助,成就了這次兩岸交流,這樣的企業家,很佩服。

我們這個團隊還是很多樣化的,雖然都在做環保,但是,所有想的東西都不一樣。有人支援環保要做成商業行為,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和對環保的認可;有人會做很多的宣傳;有人會做很多的環境教育。總而言之,大陸的團隊在活動形式上更加多樣化。

三、所授課程

我們所受的課程中有兩三門課是很感人的,可能是跟大陸青年學生的知識理念一致,因此產生了共鳴。

大陸學生對於類似抗爭的課程只是遠觀,由於兩岸的政治體制不一樣,因此無法複製也無法學習。兩岸的朋友都相互的感歎對方的成果,但是,相互都無法模仿。台灣的覺得大陸採用的方法太溫柔,沒有實質性效果。大陸的覺得台灣的方法太基進,如果採用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其實台灣環保機構在做這樣的活動的時候,確實在一些抗爭活動中,是會有生命危險的。主要來源於台灣的環保主義者對於他們所守護的國土的熱愛以及對於民主的執著,並且有成功的先例,所以他們依舊選擇抗爭的方式來獲得政府方面的正面答復。在中國,似乎還沒有跑到政府樓前靜坐從而得到政府認可的成功案例,所以,中國青年只能歎為觀止。

所授課程對於台灣整體環境的分析以及對於台灣土地的等各種生命形式的熱愛是大陸學生最感興趣的環節。台灣整體環境分析可以讓大陸學生比較全面的,在一定高度的層面來審視台灣的環境現狀。之前我們在課本上學習的台灣都是提到台灣環境資源多麼的豐富,台灣的風景多麼好,這次的瞭解讓我們更加客觀的瞭解到台灣這幾十年來的開發給自然環境所帶來的影響。雖然在老師嘴巴裡面開發對台灣的破壞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但是,我依舊相信,跟大陸相比,由於台灣環保主義者的積極行動,台灣的自然資源保護工作還是做得很不錯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