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生態學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與倫理

深層生態學

2004年04月26日
編輯:愛蜜莉.貝克,麥可.李察森 譯者:吳育璘 (生態關懷者協會)

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y)學者認為,如果深入了解生態學的內涵,它對我們的教誨是,人類就像其他所有的物種一樣,只有在與自然環境的連結中才能呈現原貌。

人雖然身為單獨的個體,但能夠也應該透過各種連結所形成的網絡去開展這個自我。從這個觀點,人類與自然界之間擁有相連纏結的共同命運,人類要享有最豐富的生活品質就勢必更進一步與這些生命社群產生認同。然後,這種個人自我的轉變會進一步發展成對自然環境產生適切的關懷。

自我在大自然中延展

在人類社會中,一個人的身分定位和其人際關係密不可分;他/她是一位父親、母親、兄弟、姊妹,也是一個社群、州或國家的公民,也許同時身兼教會、猶太會堂、俱樂部或利益團體的成員。一個人透過教育進入一套傳承模式,很審慎地加以內化,在這個公民社群中投注他/她的生命。但是個人身分定位與自然界也同樣息息相關,我們呼吸空氣、享用陽光、雨水、食物等等。自然環境的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

生態學化解了人類與自然界之間任何固定的界限。生態學不贊成那種自認為較自然環境優越或想對抗自然環境的狹隘自我。生態學的思惟是一種跨越界限的視野。生命跨越不同的疆界進行連結,不斷地互相穿透影響,因此自我透過大自然而得到提升並得以延展,而不是覺得備受威脅,因為大自然的美麗和複雜就在我們自身之中延續。保羅.雪帕德(Paul Shepard)強而有力地表示:「我們務必要確認一項事實,這個世界是…我們自己身體的一部份。」一直以來人類生命是由心靈具現為血肉之身,與其生活、行動和存在的自然環境之間有著精密的關連。

渥維克.福克斯(Warwick Fox)做了如下的說明:「深層生態學最核心的直覺是…萬物的存在中沒有固定不變的本體論區分…換句話說,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分成獨立存在的主體和客體兩個部份。我們越感覺到有界限存在,我們就越缺乏深層生態學的意識。」柯倍德(J. Baird Callicott)也說:「大自然是一體的,而且在個體中不斷延續…大自然就是個體得到充分的開展和完全的擴散。」

人類與非人類生命的價值

受到這份信念的啟迪,一個人會想採取具體行動。以下是深層生態學的綱領:

  1. 地球上人類與非人類生命的安適和繁榮昌盛本身就有價值,這些價值和非人類世界是否可供人類使用而達到某種目的毫無關連。

  2. 生命型態的豐富多樣性有助於我們領悟這些價值,而且生命型態的豐富多樣性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3. 人類沒有權利減損這種豐富多樣性,除非為了某些非常重要的原因。

  4. 人類生活和文化的繁榮昌盛與大幅減少人口數是可以並行不悖的。人類生命如果要達到繁盛,人口數量就必須降低。

  5. 目前人類對非人類世界有太多不必要的干預介入,而且情況還在持續惡化之中。

  6. 因此我們需要改變政策。這些政策影響到基本經濟的、科技的和意識型態的結構。最終狀態將和先前大為迥異,會有一些深層的轉變。

  7. 意識型態上的轉變主要是能夠欣賞生活品質(安住在內涵價值中),而不是堅持追求更高的生活水準。我們將對數大和偉大(big and great)之間的差異有深刻的覺察。

  8. 那些信守上述信念的人,有義務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實踐必要的改變。

深層生態學家提出的主張,將生態學提升為一種形上學,幾乎像是一種宗教,許多人往往在覺得深受鼓舞之餘,也覺得疑惑不解,而且也懷疑人們—至少多數人—是否能夠或必須在尋求一種適當的環境倫理學時,進入如此「深層」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