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普查:章魚祖先在南極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海洋普查:章魚祖先在南極

2008年11月11日
摘錄自2008年11月11日大紀元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由來自於82個國家,費時10年、計劃於2010年完成的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發現,章魚的祖先來自南極;東太平洋某神秘處是白鯊的棲息地;以及北極攝氏-25度下海藻能茂盛生長。根據路透社新聞,這項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耗資6億5,000萬美元。

國際海洋生物普查總共調查了23萬已知的海洋生物,普查中還發現了5,300種可能的新物種,其中涵蓋魚類與珊瑚。截至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經確定有110個新物種。

研究中指出,章魚的觸角與南極許多深海物種的祖先是一樣的,一種名叫adelieledone的現代章魚,是原始物種最親近的親戚。

研究也發現,白鯊會游過好幾千公里到夏威夷與加州間的太平洋待上6個月,研究人員稱這種現象為「白鯊的咖啡時間」(White Shark Cafe)。在這段咖啡期間,公鯊與母鯊交配並反覆潛入300公尺深的海洋底下。研究人員至今仍不清楚白鯊這樣做的目的為何,但是有可能是與食物或是繁衍後代有關。

科學家也發現,海藻在攝氏-25度嚴峻的北極圈裡,仍然可以旺盛生長。在大西洋中部4,100公尺深的海底活火山口,研究人員也發現有海葵、海蟲與蝦子等生物。

日本附近,科學家在7,217公尺深的海底發現了肉食性的櫛水母(comb jelly),研究人員表示在這麼深的水域中,存有肉食性生物幾乎是不可能的。

儘管海洋生物普查發現了許多新物種,但這並不代表海洋比想像中的健康。該普查首席科學家歐多爾(Ron O'Dor)表示,人類已經過度捕撈大型與具吸引力的物種。普查計劃主席坡因拿博士(Ian Poiner)也認為,即使該研究組織龐大,全球仍有95%的海洋無法被探勘。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可以讓研究人員瞭解如何保護海洋生物,避免因過度捕撈、環境污染及氣候變化讓海洋生物處於威脅之中。藉由普查結果,研究人員將可以知道哪些區域需要保育,或是協助海底採礦訂定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