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放流魚苗 被批為德不卒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甲溪放流魚苗 被批為德不卒

2008年11月19日
摘錄自2008年11月19日自由時報台中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自民國93年敏督利颱風、72水災及艾利颱風過後,因921大地震被震鬆動的山坡土石受大雨沖刷,大量流入大甲溪造成沿線河床嚴重淤積,嚴重破壞河川環境生態,近年大甲溪電廠放流魚苗,期能加速生態平衡。

18日上午,電廠廠長黃萬枝率隊依序在馬鞍壩、天輪壩、谷關壩,放流身長1公分的溪哥、石斑共4萬8000尾,歷經約6小時完成魚苗放流作業。和平鄉天輪村、南勢村與博愛村村長與社區民眾踴躍參與,讓居民了解生態保育教育的重要性,進而凝聚社區向心力。

大甲溪生態協會指出,近年大甲溪電廠放流魚苗,雖達成復育效果,卻吸引更多釣客前來垂釣,且未做好放流後續追蹤研究,應加強教育民眾,魚類須等到長成多大後才能撈起,不該大小通吃,或限定釣客單次垂釣數量。大甲溪電廠管理師李念梅表示,會針對生態團體的建議來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