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台灣研討會:疼惜海洋 從認識海洋做起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洋台灣研討會:疼惜海洋 從認識海洋做起

2008年12月01日
本報2008年12月1日台北訊

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台灣是個典型的海島國家,許多人對海洋卻很陌生。除了海鮮文化的老饕美食、海灘的追星演唱會之外,又有多少人知道該如何去愛護孕育萬物生命的海洋?上週六(11月29日)在一場金車教育基金會主辦的海洋台灣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共同呼籲國人疼惜海洋,並從認識海洋做起。

知名海洋學者、環保署新任副署長邱文彥亦出席演說「台灣海洋保育政策」。邱文彥研究海洋生態、海洋污染防治及海洋漁業資源等領域,也是「海洋政策白皮書」及「海洋白皮書」重要推手。他強調「分區」的概念,依據海岸地區之資源特性,劃定保護、保育及利用之適當分區,以整體規劃海岸之利用,才能滿足多目標需求。

對於台灣靠海民眾卻不親海的情況,邱文彥主張「公共通行權」(public access)增加民眾親水的權益,並強調海洋與海岸專責體制的重要性,希望民眾更主動了解海洋政策對生態的影響。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副主任鄭明修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主任鄭明修,則以今年初澎湖最嚴重的寒害,以及綠島觀光奇蹟下的隱憂為例提出警訊。他指出,台灣人口密度世界第二,曾經換來經濟繁榮,也換來許多環境問題,現在海岸充滿大量的消波塊及護堤,造成如同「監獄台灣」的水泥圍牆,卻捨棄了沙灘、礁石、紅樹林及海邊植物等「台灣海岸最佳守護者」,台灣海洋和河川的保育已刻不容緩。

鄭明修在會中提出五大海洋永續目標:(1)建立與有效管理的海洋保護區(2)瀕臨絕種海洋生物的保育與復育(3)降低並排除污染物進入海洋(4)長期的漁業管理(5)加強海岸和山坡地的管理。他期盼政府早日落實與全球海洋保育政策同步,創造海洋新契機。

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籌備處陳麗淑目前任職於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籌備處的陳麗淑博士,則從休閒層面分享「從潮間帶看海洋體驗」。陳麗淑認為,民眾要暸解海洋,潮間帶正是觀察海洋豐富變化的最佳去處,潮間帶自然體驗既有教育性、娛樂性,也是兼具健身的活動。不過,民眾進行這項休閒,事先要查閱低潮時間及了解當地地形,活動後更要「物歸原處」,並順便把垃圾帶走,才是對海洋友善的生態旅遊者。

為讓參與者能從各種不同層面來關心海洋,主辦單位金車教育基金會特別邀請甫徵選出爐的「海洋教育教學成果」前三名優選教師,發表在校園如何推動海洋教育,基隆市和平國小老師陳建銘並帶來學生的海洋創作,加上金車教育基金會展現的「海洋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引起現場一片讚嘆。荒野保護協會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分享今年帶領民眾參與全台海岸線監測、淨灘與海洋教育巡迴活動,期待更多民眾能化感動為行動。

金車教育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該會今年與教育部同步推動「海洋台灣教育列車」活動,串聯民間公益組織,辦理學術研討、調查票選、全民參與、社會教育等活動,已超過300場次,並有5萬人次參與。未來將持續努力在海洋守護工作,鼓勵全民動起來,實踐「疼惜海洋,從認識海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