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發現1000多種物種:大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樣性超夯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十年發現1000多種物種:大湄公河流域生物多樣性超夯

2008年12月17日
本報2008年12月17日綜合外電報導;鄭佳宜編譯;禾引審校

大湄公河流域發現豐富之生物多樣性生態。圖片提供:世界自然基金會。攝影:Rene Ries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最(WWF)新發佈的研究報告,過去10年中,科學家在東南亞的大湄公河流域發現超過1000種物種。

這份「大湄公河流域野生動植物報告」(First Contact in Greater Mekong))將公佈1997到2007年間發現的1068種新物種,包括全世界最大的高腳蜘蛛(huntsman spider),腳長30公分,和一種通身粉紅、會產生氰化物劇毒的多足蟲(dragon millipede)。該報告可在此下載

大部分新物種出現在未開發的叢林和溼地,有些則在出乎意料之外的地方,例如,科學家在當地菜市場發現原以為早在1千1百萬年前就絕種的老撾石鼠(Laotian rock rat),又在泰國國家公園餐廳巧遇溜近屋頂的暹羅半島烙頭鐵蛇(Siamese Peninsula pit viper)。

「這個區域就像小孩子讀到的達爾文故事,」科隆動物園園長齊格勒(Tomas Ziegler)表示:「在未開發的原始地記錄未曾記載的多樣性,不僅獨特,也是美麗的經驗。」

大湄公河所發現的豐富生態。圖片提供:世界自然基金會。攝影:Rene Ries。這份報告包括519種植物、279種魚、88種蛙類、88種蜘蛛、46種蜥蜴、22種蛇、15種哺乳類、4種鳥、4種龜、2種蠑螈和1種蟾蜍。大湄公河流域跨越六國土地,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雲南省南方,這些地方在這十年間也發現數千種新物種,更說明此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世界自然基金會大湄公河區域負責人查普曼(Stuart Chapman)認為︰「這無疑是歷史上一筆重要發現,再次確認大湄公河在保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確保大湄公河流域驚人的豐富物種和保護天然棲地,報告強調當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育必須共同攜手合作的重要性,用以維護居民生活品質,解決貧窮問題,同時維繫流域的生態棲地品質。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生物多樣性專家賓恩(Raoul Bain)指出:「我們對此區域貧脊的認識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對科學家來說,每次田野調查都能發現新物種,但記載卻是和時間賽跑的挑戰。 」

報告中建議大湄公河的6個國家,應該打破國界藩籬,聯手保護該區的生物多樣性,正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查普曼表示:「我們已知那是亟待開發的區域,但更明確的說,還有更多未知物種,而科學家所發現的,也僅只是當地居民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知曉的事罷了。」

※ WWF網站上展示了大湄公河流域豐富的新物種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