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自然互動的動人時刻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人類與自然互動的動人時刻

2009年01月04日
作者:大宛&蔡沛宏

今年11月21日開始,一個關於極限運動的影展「米亞桑影展」在全台中、北、南依序登場。台北場於12月6日在西門町新光影城展開,當日共有三個場次,一是台灣人自行拍攝的台灣山岳探險紀錄片,以及加拿大班夫影展、英國肯多山岳影展,呈現登山、攀岩、冰攀、單車、衝浪、獨木舟、定點跳傘等精彩影片,記錄了人類與自然互動的驚人及動人時刻。本週特別邀請2位觀影人,分就台灣場和加拿大班夫山岳影展A場分享觀影心得。

【台灣場】
引介:大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志工)

前進南極:氣候變遷記錄

《前進南極》在公共電視發表過,此次修改成影展放映的15分中版本,原本在公視撥出的版本較長、也較完整。由於最近也看了《征服北極》,讓人不禁好奇,極區這個環境條件極為嚴酷的地方,除了原住民外,都是哪些人在那裡活動呢?他們各自為了甚麼目的過去呢?

《征服北極》是拍一群人去北極比賽(目標是北極極點)、超越自我的極限;《前進南極》則是台灣的電視台首次踏上南極的土地(目標是南極的最高峰),帶回氣候變遷對南極的影響紀錄。

在這個不約而同的過程中,有人覺得極地是天堂,也有人覺得極地是地域,還有人覺得到過極區一次,人生就沒甚麼好遺憾的了。但對我來說,實在沒有邁向極區的動力,我關懷的土地在台灣。

南勢溪七蛟龍:獨木舟

台灣的某些溪流是溪流活動愛好者的天堂,除了溯溪外,還可以泛舟。這部片就是一群獨木舟愛好者的遊憩紀實。

許多時候不禁為他們捏把冷汗:巨石、倒木、激流,在在考驗著馭舟者的臨場反應與勇氣,一趟下來濕了又乾、乾了又濕,行到終點便揹起心愛的獨木舟,走出去搭車回家;一段愜意的休閒生活。

在台灣,有這樣乾淨的溪流讓人親近,但也有像是二仁溪那樣的溪流,被人類判了死刑。或許大自然並不如人類謠傳中的那麼可怕,我想,最可怕的是面對河川之死,仍無動於衷的人類……

從都蘭山迎向光明:登山畢業典禮

我很認同回歸「走路」這件事情,代步工具似乎讓人類覺得無所不能,人對於時間、空間的感受,被壓縮、簡化、忽視之後,雙腳是否也會慢慢退化,反正也用不到了呢?

影片中的光明國小畢業生看到都蘭山,決定走向她、感受她、尊敬她。反觀大都會,例如台北市,有沒有國小或國中的畢業儀式,是要攀上盆地的最高峰(七星山),好好看看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呢?以前所謂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人們要移動是得相當程度仰賴雙腳,現在,重新用雙腳走一段路的經驗會發生在甚麼情況?刻意捨棄「方便」的交通工具,重新用雙腳走一段路,又代表什麼意義?

經常想起2007年走向玉山的過程中,從遠處看到她是片薄薄的影子;走到山腳,看她是種威嚴的高度;最後爬上她的頂峰,看著四周的溪流與山巒,那種實實在在去感受自己在時間、空間裡存在的尺度,思索自己與大地的關係,是件很迷人的事。若我喪失了那種感受,我會覺得自己的存在很不真實。

夢幻副熱帶:自然影像記錄

《夢幻副熱帶》乍看像是等候期間播放的美麗風景錄影帶,充滿許多山林、生物的影像,展現日夜星辰的光影之美。很羨慕作者長時間地待在山裡,他看見了地球在轉動、星星在閃耀、動物們求生存、森林在呼吸、水氣在流動……

看完以後像做了一場關於山林的美夢,事實上,這些美好已面臨越來越強烈的衝擊,在鏡頭之外,有哪些危機潛伏、隱憂重重?這樣夢幻般副熱帶的影像,是否會成為我們這一代的絕響,是否會成為下一代在自然史博物館裡緬懷的過去?

可惜影片沒有旁白或者文字解說。或許,作者不希望有文字干擾,希望觀眾靜靜觀賞山林之美;或許,不用言語的干擾,每個人都有感受自然美感的接收天線,你感覺到了嗎?

【加拿大班夫山岳影展A場】
引介:蔡沛宏(中國文化大學華岡登山社37屆∕台北大學登山社41屆OB)

空中的地平面:山岳活動攝影師

攀岩與冰攀都是相當刺激且令人嚮往的極限運動,從設計規劃、訓練模擬到實際挑戰都需要膽大心細、勇於冒險的特質,但經歷這些過程後,若沒有留下些片刻,多多少少心中會有些許遺憾,於是乎山岳活動、雪地冰攀的拍照攝影是再自然不過的想法。

單純的山岳健行留下影像紀錄並不難,但岩壁攀登與雪地冰攀可就不簡單了,不但自己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攀登能力,除了不能是攀登夥伴的負擔,還得背負相當重量的攝影器材,除了專心攀爬路線外,還得思考如何用相機抓住夥伴的片刻瞬間、構思景色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Andrew Querner說到,他並不常拍下夥伴的笑容,而是拍攝實際遇上困難狀況或地形、極差天候時的表情。看著當時被拍攝者的照片就知道他心中有很多故事,而他心中的故事,也正好成就了那照片的豐富。

巴塔哥尼亞之香格里拉:高山攀岩

Patagonia的Cerro Torre是世界上相當知名的山岳,一心前往挑戰的山友不計其數,但是即便有著豐富的攀登經驗、充足的登山裝備與糧食,能否真正登上峰頂,還得看老天爺賞不賞臉了;等待適當的時機十分重要,背負著裝備糧食不斷的自高低基地營上下遷移,只為了求得片刻登頂的好天氣,但常常事與願違,即使硬著頭皮冒著風雨強攻硬上,終究人定不可能勝天,在十分接近峰頂的距離還是摸摸鼻子放棄上攀。

其實如此的過程雖然挫敗著登山者的心,卻也是砥礪磨練、提供了下一次攀登更豐厚的耐心與意志,向失敗學習,而非向失敗低頭蹉嘆!

20秒的歡樂:定點跳傘

從定點跳傘的勇者Karina眼中看不到恐懼二字,成長背景賦予她獨立挑戰的個性,即使剛開始的跳傘經驗並不豐富,但她很清楚知道當時自己要的是什麼,朝著定點跳傘不斷的前進,但如同她亦師亦友的跳傘夥伴所說,一個人有兩個很重要的罐子,一個是運氣、一個是經驗,當運氣消耗完畢,你所僅剩的就是靠經驗來保命了。而定點跳傘的年資越久,勢必要面對許多的殘酷:身受重傷、夥伴死亡,甚至最終是自己的死亡;但這些歷練非親身經歷無法體會。

看著Karina一路跳傘的成長過程十分血淋淋,雖然她自己說過並不想死,想要活著,但向極限刺激挑戰如同吸毒一般,你的口味只會逐漸加重,終究朝向死神的國度邁進。片尾Karina身受重傷後坐在輪椅上的眼神,令我久久無法忘懷,那正是「恐懼」!但這並非壞事,至少她能夠活著品嘗恐懼的滋味;最令我感到恐懼的,是面對危險卻不知道該恐懼,那種恐懼的極致叫做「無知」!

嘗試錯誤:登山車

片中Ryan喜愛挑戰高難度的單車路線,經由不斷的練習、失敗、進步達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境界。台灣最近吹起單車瘋,這類人所在多有,但沉浸在挑戰自己成就感的同時,很少人會想到場地環境所存在的意義。有時人類本位主義的人性化空間並非唯一的依歸,自然野性常常才是感動的深處,而人類也常常無法如此便滿足。片中Ryan騎乘單車之處是片即將截伐的人造林,但也已產生人工環境所沒有的部分自然。不禁令人審思在強調便利人性的現在,是否更該留下自然生態那多元豐富的其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