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貧民找乾淨水資源 辛巴威發展低成本淨水技術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替貧民找乾淨水資源 辛巴威發展低成本淨水技術

2009年03月30日
本報2009年3月30日綜合外電報導;葉松剛編譯;莫聞審校

開花中的辣木(Moringa Oleifera)。攝影:J.M. Garg。Wiki 創用授權)在開發中國家超過10億人口缺乏乾淨飲用水之際,布拉瓦約(Bulawayo,辛巴威第二大城)國家科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ST)的研究人員,水資源與公共衛生專家,正在開發簡便且一般民眾負擔得起的淨水方法--以辣木(Moringa Oleifera)種子做濾芯,以淨化水源。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資料顯示,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只有1/3人口能取得乾淨的飲用水。許多疾病以水做為傳播媒介的疾病,每年估計造成500萬人死亡,絕大多數是兒童。這類災情在辛巴威尤其嚴重,因為金融系統瓦解,連帶影響供水設施與公共建設,水資源因此受到汙染,未經淨化處理的水源在當地已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馬拉威大學(University of Malawi)研究人員兼地區水資源專家Theresa Mkandawire認為,深水井易受到化學物質汙染,淺水井則主要容易遭細菌汙染,這是辛巴威當地特別嚴重的問題。

據IPS報導,為了讓住在鄉村與都市的辛巴威人民更易取得乾淨且廉價的水源,位於布拉瓦約的國家科技大學已啟動一項研究計畫,以發展成本低廉水源處理技術,如辣木種子粉末。

國家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師Ellen Mangore為此提出解釋:「在辛巴威的問題出在水質,這並不侷限在都市,也發生在農村地區。」Mongore也提到,該研究計畫是仿效蘇丹的水源處理方式,在當地將種子搗碎,或用完整的種子來淨化水。辣木的植株較小,葉子的部分用作沙拉食材,而瘦長的果實則作為蔬果食用。

由於辣木在辛巴威分佈普遍,研究人員將他們的希望放在種子上,藉此過濾水源。此外辣木也可耐旱,生在長年雨量僅500公厘的地區。

國家科技大學也研究其它可容易處理水源的方法,例如用家用漂白劑與沙濾柱(sand filtering columns)等方法。與其它方法相比,目前實驗證明以辣木種子粉末處理水源能有較減少以水為傳播媒介的疾病,並改善pH值,Mangore表示:「我們的實驗結果也顯示,家用漂白劑是強效消毒劑,並可提高水中含氯量,而簡易的過濾柱也可減少85%的懸浮物質。」Mangore表示研究計畫還在持續進行,而其他條件也仍需進一步試驗,例如劑量與接觸時間。她表示實驗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明辣木粉末與家用漂白水是否有潛在的毒性。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自2008年年中爆發霍亂以來,已奪走逾3000人的生命,全國上下有超過8萬件感染案例。由於當地困乏的公共建設、下水道設施與缺少資金投資水淨化廠,在沒有乾淨水源的情況下,辛巴威幾乎不可能達成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一(MDG1),在2015年時減少一半貧困與飢荒的人口。少了乾淨的飲用水與下水道設施,也將使辛巴威當局無法達成目標三(MDG3),減少孩童死亡率,與目標四(MDG4),加強孕婦的健康狀況。

哈拉雷(Harare)水資源與公衛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Noma Nesen認為:「未受到監控的水源受到汙染的比例非常高,住在下游的民眾特別容易受到影響。非南發展共同體(SADC)區域與辛巴威的汙染來自於工業、家庭與農業,而且辛巴威汙染罰緩又非常低。」而在辛巴威農村地區,水源供應與下水道設施的計畫並未有提升家庭用水的品質,儘管多數研究人員認為這是提升水質絕佳的好方法。「辛巴威到現在我們仍無法投注適當資金在處理家庭用水的技術。」

防止水汙染目前已是非南發展共同體2005年區域水資源政策的基礎,該政策希望改善疲弱的管理與法令架構,促進國家水資源部門的處事能力,加強水資源管理與公共建設。

【參考資料】IPS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