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山林的孩子:綠色都市主義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失去山林的孩子:綠色都市主義

2009年04月27日
作者:理查.洛夫(Richard Louv)

哈克.芬離開家鄉來到荷蘭。照片中的男孩就是他:撐篙乘著木筏,向小溪般的運河下游划去。這裡是德拉赫藤市的生態村,運河兩岸蘆葦叢生,洛曼拉公園碧柳垂絲。

那種景色在今天的美國已經很少見了。在這裡,人們仍然「傾向於認為,真正的自然只能存在於原始的、最遙遠的文明盡頭,而這些地方與現實人類社會毫無關係」,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當代「永續建築」旗手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寫道。奇怪的是,這種想法在為數眾多的開發者和少數的環境主義者當中都引起了軒然大波。眾多的開發者提供給我們一個選項──並將其稱為選擇。有些環境學家抱怨: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人們開始考慮在城市裡重建自然,那麼他們將以此為藉口向郊區蔓延。這種想法也許是合理的,但是正如麥唐諾所說,主流城市或郊區規劃根本無法滲透到自然中去,以至於我們實在太容易將敬畏留在國家公園的停車場裡。

與此相反,西歐部分城市和郊區實施保護再生自然政策後,變得更有活力,更惹人喜愛。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蒂莫西.比特里所著《綠色城市運動:向歐洲城市學習》一書中,哈克在洛曼拉公園愉快地順流而下。在洛曼拉公園的封閉水渠循環系統中,用風力發動機來分流城市暴雨積水,然後將其循環至生長著蘆葦和其他植被的人造濕地,讓這些植被自動過濾積水──潔淨程度可以讓居民們在水中游泳。

與此相似的荷蘭「綠色屋頂」(Het Groene Dak)發展規畫,其具體表現為構建社區內部的花園,「為兒童玩耍和居民社交提供一個野生的、綠色的、機動車禁行的場所」,比特里寫道。在瑞士郊區,有一個與此相似的生態村,「大面積的森林和自然土地被保留下來,沒有開發。」為了減少對自然的影響,建造房屋時以柱子支撐,設計時也儘量「使它們看起來好像憑空地矮了很多」。

他描述了歐洲多得讓人吃驚的綠色城市:有些城市半數土地用於森林、綠化和農業;有些城市不僅保護周邊的自然,還把城區內部的一些地方重新恢復成森林、牧場和溪流。這些社區人口密度比我們大,環境更適於居住。自然,甚至是荒原,與居民區也只是幾步之遙。與「城市事物和自然事物的歷史對立性」相反,他寫道:綠色城市「基本上都處於自然環境中,而且,人們可以重新構想綠色城市,讓它們以自然的方式運轉──它們可以修復、滋養自然,使其充滿活力。

「綠色屋頂」越來越普遍。由植被、天然草地甚至是樹木覆蓋著,這樣的屋頂有防止紫外線、淨化空氣、控制暴雨積水的流失的作用,還有益於鳥類和蝴蝶,而且夏季時可為房屋降溫,冬季時可為房屋保暖。它的使用壽命的價值遠遠超過其建造初期的費用。從空中俯瞰,這片綠色好像蔓延的田野。越來越多的建築師把常春藤和其他植物形成的「綠牆」納入到設計要求中來,既使建築外觀更自然,也能防止塗鴉。

比特里說:在人口密度增加的同時,設計者們在創造「通常是野生的未開化」綠色空間。不僅建築師們提倡這項活動,城市規劃也倡議這種做法。比如在芬蘭的赫爾辛基,綠色空間綿延不絕地從市中心延伸到城市北部的原始森林。

瑞士蘇黎世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積被森林覆蓋。這些空間大多數都是祖輩們留下的,由古老的皇家莊園改造成公共用地,但綠色城市運動並沒有到此為止。很多城市正在修復河流和小溪,它們的天然河岸曾被混凝土人工化,有的則被導入地下。蘇黎世的目標是修復四十公里長的市內河流,在其沿岸種植本土樹木和植被。

在荷蘭的台夫特,一個縱橫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網把周邊社區和主要景點連接起來。荷蘭的一項計畫呼籲,在一條兩公里長的高速路上建造生態屋頂,用於人行道、自行車道以及野生生物通道。
另一種趨勢是創立或購買城市農場。瑞典的哥德堡市周邊有六十個農場,有些對公眾開放,居民們可以自採漿果和蔬菜;有供兒童遊玩嬉戲的農場;還有作為殘疾人專用的騎術訓練場。新建居民區中心,還可見小片的牧場、牲畜和農場建築。

學校也在逐步轉型。蘇黎世正在重新規劃學校,建築周圍的水泥路面變成了樹林和草地。通過鏡面反射系統,一所學校的學生可以在教室裡觀察並監測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及綠色屋頂上的生物。支持者說,這種設計不僅僅實現了審美價值,而且兒童和成人在自然化的環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學習效率更高。

蒂莫西.比特里在他倡導的這場美國綠色都市主義運動中,越來越關注對兒童的影響。他和妻子在荷蘭居住的那些年裡,他們被孩子的自由程度深深觸動──孩子面臨的交通安全問題大大減少,他們可以騎公共自行車、乘坐公共電車獨自出行。

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為兒童嬉戲而新擴建的野外空間越來越多──在這裡,孩子們可以挖土、建池塘甚至是小型堡壘。「他們無所顧忌,」他說:「我們還發現,孩子們對家長不那麼叛逆了──我們很少聽到孩子們說:『我媽媽哪也不讓我去。』也許部分原因是文化造成的。在這裡你很少看見針對孩子的商業資訊。但主要的還是設計因素。現在我們回到了美國,有了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更加意識到創造一個不同的生活環境的重要性──一個更親近自然的環境。」

許多美國人認為這種生態烏托邦的想法很奇怪,甚至很危險。歐洲綠色都市主義證明,有一種選擇,對於城市的未來是實際可行的,這也給美國城市先驅者點燃了希望。他們同意麥唐諾的觀點,認為城市應該「為人們提供庇護;淨化空氣、水和靈魂;修復並充實我們的星球,而不是僅僅消耗資源,破壞環境」。誰知道呢?如果這種想法得以傳播,也許哈克.芬就會回到他的家鄉。

《失去山林的孩子》封面《失去山林的孩子》小檔案
書名:
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
作者:理查.洛夫(Richard Louv)
出版社:野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頁數:3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