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野生動物走下餐桌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讓野生動物走下餐桌

2009年06月17日
作者:喬納森•沃茨

由於一些珍稀動物面臨滅絕,華南的動物保護團體正在努力改變這一地區吃野味的傳統。我們必須樹立起消費者的意識,這樣人們就會從不可持續的消費逐漸找到管理的感覺。

圖片來源:VLKR燉烏龜能治癌症,鱷魚肉緩解哮喘,穿山甲調節月經,蝎毒對中風有效。

這些都是在廣東省流傳已久的偏方。這裏的動物市場生意興隆,到處都是蛇、蝎子、蠑螈,還有各種各樣的鳥類和龜類,其中一些是瀕危動物。牠們最終的歸宿除了餐館、藥房就是變成籠裏的寵物。

食用珍稀野生動物在華南很常見,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努力做一些讓當地人覺得更奇怪的事情:拯救這些動物。

方興未艾的NGO保護運動在深入那些政府行動效果相對有限的領域,採取的方式是監控市場和餐館,舉報販賣瀕危動物的行爲以及努力改變消費者的飲食文化。亞洲龜類復興計畫是幾個歷史最短的小型團體之一,今年初才成立,目的是把烏龜們從湯煲裏拯救出來。

創立者們說,在養育他們的文化和從網絡和學校學來的全球動物保護觀念之間存在巨大的對立,他們正在努力調和。

但周圍的人都認爲這純粹是白費力氣。「他們對這個活動不以爲然,在他們看來,烏龜這種小動物就是給人吃的,救牠們幹嘛?」當地的一位學生羅新梅(音)說,「幾乎沒有一個廣州人意識到這裏其實是野生動物非法買賣的中心。」

 

學生們的行動可以說是和傳統以及經濟增長唱反調。廣東是華南最富裕也最有影響力的省份,然而這裏對珍稀動植物的嗜好就連中國其他地方的人們也覺得過頭了。

這種嗜好的主因在於中國傳統醫藥,很多珍稀動物都被當做藥材。人們認爲動植物越天然,效果就越好。關於廣東人的愛吃野味,中國有一種很生動的說法:四條腿的不吃板凳,天上飛的不吃飛機,水裏游的不吃輪船。

2003年,由於喧鬧一時的SARS被歸因於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動物傳播的病原體,野味熱迅速冷卻。然而此後隨著收入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能夠飽餐曾經被當做大款禁臠的那些山珍海味,野味熱開始回潮。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去年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幾乎一半的廣州居民在之前12個月中吃過野生動物。

野味熱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國際社會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往往都集中在蘇門答臘虎和大熊貓之類的大型動物身上,然而許多爬行動物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推向滅絕的邊緣,包括三線箱龜、羅地島蛇頸龜和馬來西亞巨龜。龜類是受威脅最大的物種之一,因爲牠們繁殖速度很慢,而且龜肉被當成延年益壽的靈藥。

亞洲龜類復興計畫採取各種方式來提高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他們悄悄拍下了屠宰烏龜的場面,幷將其發到互聯網上。但是,主要工作是監控。團體成員溫振宇(音)最近走訪了廣州的清平市場和花地灣市場,確認了許多受到國際公約保護的龜類品種,包括大頭龜、猪鼻龜、三綫箱龜和緬甸陸龜。

儘管中國並不是唯一的野生動物消費國,但却是最大的。這個影響已經波及到整個地區。今年2月,越南當局查獲有史以來最大一宗非法獵取的野生動物製品,包括虎骨、熊掌和熊膽,足足有兩噸重。同樣在2月,老撾也報告說對老虎的偷獵一直在進行。這些野生動物製品的最大市場就是中國,在這裏一隻老虎的虎骨和虎鞭可以賣到7萬美元。

有關部門偶爾會對餐館和商戶進行突擊檢查。四月份,廣州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查獲一批走私的紅腹錦雞、日本獾、豹貓和其他動物。

《衛報》記者在廣州附近的從化溫泉發現有兩家餐館公然違法供應穿山甲和其它保護動物。一家餐館的穿山甲肉每公斤要價1千元(約合150美元)。「你得先付錢,我們就幫你弄一隻來。店員說,「可以做火鍋,也可以紅燒。」旁邊另一家餐館則非法出售眼鏡蛇。「一百元一斤,我們的蛇是野生的!」一位服務生說。

保護主義者們認爲只靠警察解決不了問題。「我們必須樹立起消費者的意識,這樣人們就會從不可持續的消費逐漸找到管理的感覺。」Traffic亞太協調員詹姆斯‧康普頓說。

另一個團體「綠眼睛」最近獲得一場重要的勝利。廣州的一家餐館把一條護士鯊放在一個狹小的水槽裏,讓牠幾乎無法動彈,綠眼睛的成員們手拿寫有「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中英文雙語的旗子,在餐館門外進行抗議。他們的行動被當地媒體廣泛報道,最終爭取到鯊魚被放歸自然。

綠眼睛的成員鄭元英(音)說值得關注的並不是餐館老闆,而是消費者。「我們避免發生衝突,只是努力進行建議,但仍然有一些人認爲我們對動物的關注過了頭。」

對許多物種來說,保護行動爲時已晚。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的報告指出野生淡水龜、蛇類和蛙類的生物多樣性發生銳減,儘管包括鱷魚在內的許多物種成功進行著捕獲飼育。

在清平市場,一位販蛇老手說現在的種類已經沒有過去多了,許多動物已經滅絕,當局的檢查也更加嚴格。但他也承認還在偷偷出售一些保護動物。「就算人們知道某種動物是瀕危的,但如果別的藥物沒用的話,他們照樣還會吃。」

南沙區一個臭名昭著的市場已經被關閉,但保護者們擔心野生動物交易只不過是轉到地下而已。

從廣州市中心開車一小時,就到了太平。淩晨四點,天還沒亮,《衛報》記者發現野生動物販子們已經避開當局和保護者們的耳目偷偷做著買賣。三長溜棚子構成了一個擁擠骯髒的動物園,到處都是鐵絲籠子:又長又高的裝的是蒼鷺,又扁又平的裝的是果子狸。鴕鳥的籠子太小了,只能動頭卻動不了身子。類似的市場在華南隨處可見。

保護者們說關鍵是要轉變態度。「我們努力告訴人們:烏龜不只是寵物,也不光是食物,它們也是人類的朋友。」溫振宇說。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年6月4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