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旭樓 留不留?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雲旭樓 留不留?

2009年06月29日
採訪、撰稿:李慧宜;攝影、剪輯:葉鎮中

雲旭樓。圖片提供:我們的島。「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明文規定,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的古蹟、建築、聚落、遺址或文化景觀,都屬於文化資產的範疇。可是目前政府普查或提報人的申請,卻無法照顧到大部分的文化資產。問題出在,如果歷史不夠久,卻擁有獨特的在地意義或集體記憶,這樣的空間,應該保留下來嗎?如果遇到了建設,老舊的建築阻礙了開發,這樣的房舍有機會被討論,應不應該拆除嗎?在雲林科技大學內,最近出現熱烈的討論聲浪,一棟平凡無奇的雲林國中老校舍,掀起了雲科大的學術論戰。

跟校園裡各種新穎的大樓比起來,雲林科技大學的東北方,有一棟非常不起眼的三層樓建築物,它的名字叫做「雲旭樓」。本來「雲旭樓」對雲林科技大學來說,只是一棟即將要拆除的房子,可是最近出現的保存聲浪,卻在無意間,掀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動人故事。

時間過了41年,誰是老師、誰是學生?實在很難看得出來。可是說起以前在雲林國中的點點滴滴,每個人就好像都回到了過去。「雲旭樓」是雲林國中在1968年創校時的第一棟校舍。1989年,地方人士積極爭取在斗六市,設立雲林科技大學,所以情商雲林國中讓出校地,也因為這樣,雲林國中前二十屆的師生,才會對「雲旭樓」特別念念不忘。校友們話當年。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可是雲旭樓卻面臨拆除的命運。因為雲科大即將發包的「台灣文化資產暨綜合教學大樓」工程,已經確定在「雲旭樓」的現址興建。新建大樓的使用規劃,包含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的恆溫恆濕專業保存室、博物館展示陳列空間、工學院的實驗室,以及各系的上課教室。同時,高達六億的興建經費,也已經獲得教育部同意,補助四億三千萬元,預計2011年完工。可是今年四月份,卻出現了讓雲科大校方錯愕的意見。部分雲林國中校友和雲科大學生,組成雲旭樓保存推動聯盟,高聲疾呼留下雲旭樓。

雲旭樓的摺版式屋頂,完全依照前省政府公布的「教室設計標準圖」興建,校舍周圍的大王椰子樹,是1968年,由第一批師生一起種植,再加上「雲旭樓」是雲科大創校過程中僅存的一棟老校舍,因此在斗六的地方發展史上,「雲旭樓」等於是國民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共同見證。

嶄新大樓之設計圖示。圖片提供:我們的島。這樣的呼籲,在雲科大造成軒然大波,各種不同想法,也在質疑中互相激盪。在「雲旭樓」該不該留的事件裡,雲科大正在尋找「什麼叫做文化資產」的答案。文化資產研究所的研究生們,四處尋求老師的專業意見。他們要的很簡單,他們希望,在「雲旭樓」被拆除之前,描繪出雲科大的發展輪廓,以及文化資產研究所的論述基礎。

在學校的圍牆外,斗六市民對屬於雲科大的「雲旭樓」,又有什麼想像呢?搭上鎮西里里民大會的順風車,雲林國中校友和雲科大的研究生,試圖傳遞關於「雲旭樓」即將拆除的訊息,他們努力創造更多的社區參與。

鎮西里的黃里長,是雲林國中第十二屆的校友,他說雲旭樓前的大王椰子樹,在他讀國中的時候,都還很矮小。現在一旦樓拆樹倒,那麼斗六市最早的九年國民教育遺蹟,也等於消失殆盡。

南台灣最有名的學府──成功大學,原名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創立於1931年。1956年,改制為成功大學,發展到現在共有九個校區,其中有部分校舍是具有歷史意涵的。這些別具意義的校園景觀,包含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的舊校地,正在整修的日本衛戍兵醫院遺址,還有過去是日本步兵聯隊第一營舍,現在由歷史系、工業設計系和藝術研究所使用的教室和研究室。除此之外,台灣光復後,且具有時代意義的RC建築,也在成功大學的保存行列中。書本摺頁般的屋頂。圖片提供:我們的島。

成功大學與雲科大的發展條件不盡相同,文化資產的保存方式,也無須彼此仿效。但是,雲科大卻必須為「雲旭樓」確認定位,這個定位也同時決定了雲科大的校風與校格。

該有多久的歷史,一棟建築物才有條件成為文化資產?該有何種工法和特色,一處生活空間才有條件受到人們重視,以及政府的資源介入?「雲旭樓」這棟看似無奇的國中校舍,或許正在為18歲的雲科大,進行一場不凡的成年禮……

側記

雲旭樓。圖片提供:我們的島。「雲旭樓」不夠久,不過它卻擁有集體記憶,創造出斗六市的一段故事。「雲旭樓」不怎麼特殊,可是它同時是兩所學校的第一棟校舍,不同的世代在這裡卻有共同的交集。保存下來的代價很高、拆除之後的壓力更大,有誰想得到,「雲旭樓」和雲林科技大學的未來,是如此緊密相連?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