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地球日推手相見歡 台灣地球日成果深獲肯定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美地球日推手相見歡 台灣地球日成果深獲肯定

2009年09月07日
本報2009年9月7日美國華府訊,易俊宏、莫聞報導

台美地球日推手相見歡地球日(Earth Day)發軔自1970年4月22日的美國,40年來已號召170個多國家與10億人以上投入此環境倡議運動,為全球最大規模環保運動之一。

美國東岸時間4日下午,本報編採團隊特地至美國華府地球日總部拜會,分享台灣倡議經驗。地球日網絡(Earthday Network)副總裁Susan Bass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環境問題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感謝台灣民間團體在環境教育上的投入,在地球日將屆滿40週年的全球串聯行動中,希望也能與台灣的夥伴一起為地球發聲!」

這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2年發起台灣地球日計畫以來,首度與地球日的發起組織面對面接觸。地球日網絡由副總裁Susan Bass、國際部專員Raul Cazan代表與我方會面,兩位對台灣歷年推廣地球日成果印象深刻,希望明年40周年慶祝活動能攜手合作,擴大環境教育成效。

跨界、串連 台灣地球日展現民間活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會面中簡報台灣地球日活動成果,包括地球日啟動記者會、綠色影展、節能減碳講座、編採志工培訓等等,並介紹跨界串聯的行動夥伴如主婦聯盟、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經營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欣偉科技、法雅克書店、新光三越集團、以及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等等,讓國際地球日總部對台灣民間的活力與推行成效感到驚豔。Susan Bass表示:「得知台灣也有許多民眾關心環境問題,也在各種活動中推展環境教育,這的確令人相當興奮。」

在多元合作的行動方面,地球日網絡國際部專員Raul Cazan對「綠世代環境新聞編採營」的報導志工培訓相當有興趣。來自羅馬尼亞的Raul表示,他曾在歐洲推行類似的志工訓練計劃,除了需要克服各國的語言問題,在後續的組織與行動上,也有一定的困難度。

美方聽取台灣地球日行動經驗本報編採團隊也分享經驗指出,台灣環環境資協會目前是以網路群組的方式作為特約記者的聯繫平台,利用網路發布採訪通知,讓編採志工們可依自己方便的時間進行服務。儘管受限時間、課業、工作或家庭生活等因素,能持續多年報導不輟的志工有限,但Raul指出,這與他的經驗類似,但只要每次培訓有多一名志工持續投入,就是很重大的成就。

Raul計畫未來再籌辦類似活動,將與台灣民間有更多互動。

迎接地球日40周年擴大發聲 共同促進人與自然的合諧

在國際地球日即將屆滿四十週年的同時,台灣地球日也走了將近20個年頭;地球日在台灣、美國的發起,都具有相似的背景──於經濟高度發展的同時,反思人類活動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的平衡。

全球工業蓬勃發展的1970年,多數美國人仍相信「空氣污染是繁榮的氣息」之餘,國際地球日以「健康且永續發展的環境」為號召,與數千所大專院校組成聯盟,串聯起各地議題,包含工廠污染、廢水任意排放、殺蟲劑使用、高速公路開發等反對運動,當年就有2000萬的美國人走上街頭。

而台灣地球日的理念引進,是在經濟奇蹟的1990年代,各種的工業污染和公害逐日浮現,各種抗爭運動也走上街頭;在當時彰化鹿港的反杜邦事件、高雄後勁的反五輕,以及新竹水源里反對李長榮化工污染的抗爭過後,參予相關抗爭事件的多位社會運動者,在1990年發起了第一屆的台灣地球日。

2009台灣地球日啟動記者會在接下來緊接著的數位時代,讓一般民眾對資訊的擷取管道有了更豐富多元的選擇,網路成為多數人生活的一部分後,環保倡議自然也必須跟上潮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2年開始架設台灣地球日主題網站後,也開始發行《地球日電子報》,轉譯每年的國際資訊給國內讀者,並擴大延伸辦理相關活動,如綠色影展、節能減碳講座、編採志工培訓等等。

無論是在各種組織單位間的合作行動,或是與志工、一般民眾間的互動合作,台灣地球日計畫的活動與貢獻,都受到地球日網絡高度的肯定。

Raul Cazan表示,希望未來能在資訊交流上有更多互動,例如將中文資料進行英譯,在分享的過程中,也能推展更多活動空間;而Susan Bass則是簡介了地球日40週年的規劃構想,具體指出台灣能與國際合作的部份。地球日的理念終於在台灣紮根將近20年的時候,與國際總部有面對面的互動,這不但只是雙方合作的一個里程碑,也是綠色國民外交的一次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