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 台灣面對極端氣候的警鐘(上) | 環境資訊中心

莫拉克颱風 台灣面對極端氣候的警鐘(上)

2009年09月08日
作者:彭啟明(大愛電視台氣象主播)

如果說十年前的921大地震是台灣山林的「內傷」,這次莫拉克颱風,無疑是對台灣中南部山區一次很嚴重的「外傷」。

記得在八月六日晚間在大愛新聞播報氣象時,以五十年前八七水災為例,提醒大家莫拉克颱風來襲,雖然期待它是個「好」颱風,能多雨少災,但解決旱象和水災只是一線之隔,跨過去就很危險,還是要戒慎虔誠,避免颱風侵台常有的「意外」。沒想到一語成讖,在隨後的兩三天內,莫拉克颱風解決了北部的旱象,卻為南部創造台灣百年來的驚世災難。

莫拉克造成重大的八八水災;攝影:munch一個中度颱風莫拉克為何會造成台灣百年來最大的水災? 其實可由他從生成開始談起,莫拉克生成前最早只是在台灣東方約兩千公里的一個大低壓帶,由於太平洋高壓東退,原本所有氣象單位均預估它有很大機會北移至日本。但在八月三日時,低壓帶開始縮小並正式被命名為颱風,此時台灣正苦於今年都沒有颱風,明顯出現水庫低水位,部分地區已開始實施限水措施,很期待有個颱風帶來降雨,而莫拉克似乎就如大家希望,罕見的直直往西,朝著台灣的方向移動,但在八月五日前,都還不確定颱風是否侵台或是偏北走,一直到八月六日發布颱風警報時,才明確有直撲台灣的機會。

莫拉克颱風的路徑是由台灣東部登陸,持續西進並由桃園出海,就以往的經驗來說並不少見,可是在八月六日到七日時,大氣條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前一個颱風第七號柯尼,在五日侵襲廣東珠海一帶後,卻又在海南島附近逐漸成長,使得南海的西南氣流又逐漸增強,除了牽制並減緩莫拉克颱風的速度外,也帶來了充沛水氣。而莫拉克颱風原本外圍的雲系,也逐漸在颱風東邊成為低壓,並在八月九日成為第九號颱風艾陶,這兩股力量的拉扯,就讓莫拉克颱風在台灣附近滯留將近兩天,比原先預期的時間多了將近12到24個小時。

莫拉克颱風最早在八月七號為台灣東部帶來強風及雨勢,當外圍逐漸登陸時也逐漸發展為不對稱颱風,颱風中心顯得空洞空散,南方的結構明顯完整,而當颱風環流跨過中央山脈後,並未如往例,結構被明顯破壞,反而在南部產生一個非常穩定的颱風環流雲系,隨著中央山脈地形阻擋,迅速在屏東山區降下大雨,八月七號已經有1000毫米以上,由於滯留時間加長,雲雨帶逐漸北上,隔日山區又降下1000毫米以上。不僅從南投到屏東山區,最大雨量都有2000毫米以上,平地從台中到屏東,也都有五百到八百毫米以上的水準,已過去二十年山區的降雨資料來看,破了有觀測紀錄來的累積雨量最多紀錄。如果以八七水災雨量造成淹水面積來看,這次可以說從彰化以南都成為一個嚴重的淹水區,特別是雲嘉南屏地區,嚴重性遠超過50年前的八七水災,成為近百年來台灣有氣象觀測紀錄來最嚴重的天災,雨量之分佈詳見如下圖。

莫拉克颱風侵台期間,台灣各地之雨量分佈(單位為毫米),山區部分選擇各縣市雨量站最高值,平地部分選擇氣象局局署觀測站;圖片來源:彭啟明

為何會有這樣的異常颱風,造成的異常降雨?從目前初步的分析上發現,莫拉克有點類似去年卡玫基颱風的特性;如下圖所示,颱風是一個中尺度的大氣渦旋,可是如果加上較為大尺度的因素干擾,變數就增大很多,如這次莫拉克接近台灣時,導引氣流不明顯導致颱風滯留,或是從較大範圍區域輸送水氣,讓莫拉克水氣豐沛,就會導致異常性的降雨。過去我們在看颱風時,所使用的預測工具及研判經驗,對於颱風如何影響台灣都相當熟悉,但在近幾年開始都出現一些變化,例如2004年的中颱敏督利引發強大的西南氣流,2008年的卡玫基颱風造成中南部的大雨,這些都超乎目前氣象預測,常常更新預測資料。

這並非是無法掌握,而是變成颱風預測時必須有變動式的採用更大幅度的動態式預測,不能夠用一兩天前的預測來看颱風影響,颱風災害也開始並不能只看颱風登陸中心、路徑或暴風圈,而是要看外圍雲系的發展。

莫拉克侵襲台灣時,主要影響颱風走向之因素,包含柯尼(時已轉為熱帶低壓)及莫拉克衍生隨後生成的艾陶颱風,此外西南氣流也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圖片來源:彭啟明

颱風這樣多變的結果也增添預測的難度,颱風帶來的雨勢及災情往往在12到24小時內就產生相當大的變化,對於災害預警及防災而言,又增加了傳播及準備的困難,從這幾次的災害來看,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

莫拉克造成的極端降雨是全球暖化惹的禍嗎?(明日待續)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