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治水會議 只見治標不見治本方略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全國治水會議 只見治標不見治本方略

2009年10月12日
本報2009年10月11日台北訊,呂苡榕、黃慧珊報導

八八水災後,行政院經建會昨(11)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全國治水會議」,針對莫拉克颱風災後疏濬及復建、集水區土砂災害處理與對策、適應異常氣候的治水及用水調適策略,以及流域整體治理、管理與組織規劃等四大議題進行討論。會議僅討論災難發生後的處理方式,卻未對災難發生原因進行探討。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總召集人林淑英表示,政府只著重在治標,卻未有治本的動作。

治水會議開幕式上,總統馬英九致詞時提到,為有效因應台灣面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苛考驗,行政院已通過了《國土計畫法》(草案),未來國土保育區必須嚴格管制開發,且將設立「國土永續發展基金」,從根本做起防災。林淑英則認為,政府連「國土」都沒有搞清楚,要如何計畫?

會議首先針對災後疏浚及復建進行討論,高雄縣長楊秋興與台南縣長蘇煥智均表示,現行的法令讓民眾無法自行清淤,加上行政程序繁複,恐怕直至下次汛期前都無法清除,而3億噸的淤泥將會成為下次災害的原因之一。對此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陳振川表示,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已讓河川疏濬程序簡化,可加快清淤動作。

為榨取水資源而建的工程是否釀災主因?  未見官方檢討

雖然政府部門積極處理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大量泥沙,但林淑英表示,這只是治標而未治本,台灣產業結構上的問題並未調整。高雄市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也認為,不當的土地利用和工程才是災後重建中,最該被反省的問題,疏濬是一定要做的,「但只做疏濬是不夠的!」

與會的環保團體普遍認為,為榨取原已不甚充裕的水資源供應高耗水產業,在不穩定地質上興建大量水泥構造物,才是釀災主因。但整場會議下來,始終未見政府部門探討此一面向。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虞國興也表示,當前的問題是未考慮水患防治能力與水資源供應等問題,反映在產業上,是政府不斷將高耗水產業放在高缺水地區,以中科為例,中部水資源不足地區,為了供應工業用水只得增建水庫或攔河堰。但水庫並無法有效發揮蓄水效力,魯台營就直指,以台灣這樣新生的地質而言,水庫容易崩塌或淤積,壽命並不長。

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也認為,政府應該思考台灣產業的發展方向,因為中南部無足夠的水資源能同時供應農、工與民生用水,他預言未來高耗水產業會自動外移,「到時台灣應該如何生存?」

釀災真相未檢討  民重要真相

本次莫拉克風災於東、南部山區造成災害之原因眾說紛紜,但各界共認為雨量超大為主因。莫拉克颱風降雨具有「長延時、高強度和廣域」的特性,因此可能在同一地區造成不同類型的災害,如崩塌,土石流、堰塞湖及淹水等。中華水土保持學會理事長游繁結說,台灣現行防救災法規所規定的各項天然災害均有其負責主管機關,但本次莫拉克風災屬複合性災害,各機關在授權和執行面有模糊處,使防救災工作之人力物力不夠充分,造成搶救延遲,未來台灣應加強對複合型災害之應變系統。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易淹水地區小組召集人徐嬋娟表示,八八水災的發生,政府不斷提出「超大豪雨」的說法,卻迴避了實際上不當工程和土地超限利用等問題。她希望政府在調查滅村原因時,能夠秉持公民參與與資訊公開兩大原則還原真相,以告慘遭滅村的人民在天之靈。

水患治理聯盟石門小組召集人陳儒東也認為,既然是為八八水災開治水會議,卻沒有看見水災的真相,盼政府成立八八水災真相調查委員會。

治水事權要整合  水是不可切割的

針對台灣河川流域水資源的利用,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系教授黃煌輝認為,目前台灣各河川流域水資源管理機構各行其政、各司其職,結果「大難來時各自分飛」,應該立法規釐清各單位的權責。

對此政府已承諾進行組織改造,成立跨部會河川治理單位,在組織改造之前,行政院將成立「行政院重要河川流域協調會報」。只是跨部會單位整合的能力尚待後續觀察。

持續一整天的全國治水會議,行政院長吳敦義肯定這是「公民參與的典範」。只是,民眾發言人數和時間皆有限的情況下,官員是否有效聆聽民間意?民眾參與決策的機制一日未落實,會議效果令人質疑。林淑英便指出,這些會議多如牛毛,但人民發言往往輕如鴻毛,發言頂多讓民間團體有曝光機會,至於實質意義則不用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