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這樣‧有公民參與嗎?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請問這樣‧有公民參與嗎?

2009年10月14日
本報2009年10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八八水災後,各界對治山防洪提出很出建議,原本預期水利署11日舉行的「2009年全國治水會議」會有精彩辯論,然而一天會議結束了,南部縣市首長、學者把預先 準備好的簡報念了一遍(時間不足還跳著帶過),隨後現場開放10分鐘發言。在行禮如儀、完全沒有火花的情形下,會議結束了,然後神奇地出現一份「治水會議結論」。

這種場景其實一點都不意外,甚至應該說相同的戲碼不斷上演中。全國能源會議、永續會、國土計畫法草案公聽會等等,全都打著「公民參與」的旗幟登場。

但往往會議舉行前,行政機關早有定見,即便討論再熱烈、官民歧見有多深,最後總會有一份早已擬好的結論。會議,只淪為行政機關跑完「公民參與」程序的工具而已。而官員也總不忘在會議結束後宣布,「這次會議是公民參與的典範」。

請問這樣‧有公民參與嗎?

例如「治水會議結論」,一眼看去就非常眼熟,包括疏濬7000萬立方公尺、2010年治水預算近800億、水利署將提報「曾文溪整治實施計畫」以及「高屏溪流域整治計畫」等等,原來全在水利署長陳伸賢的會議簡報中,他還是全場第一個報告的。

至於開放發言時,與會學者、環保團體提出的包括治水方法、預算、水資源等質疑、要求調查小林滅村真相,甚至還有人抗議中途離席。這些,全都不必理會,灰飛煙滅。

請問這樣‧有公民參與嗎?

今年4月能源會議開了兩天,倒是開放各界充份討論、意見交鋒也頗精彩,但各界對國家未來是否應發展核能僵持不下,行政院長劉兆玄卻在閉幕會議中說出「核能是邁向低碳社會的過渡手段」,全場譁然。

請問這樣‧有公民參與嗎?

還有,八八水災過後,營建署又將陳年老案「國土計畫法草案」端出來,同樣為了公民參與,9月在北中南總計舉行三次公聽會,會中砲砲隆隆。但新揆上任後,營建 署又辦了三場沒有邀請環保團體、指定出席學者、而且消息不公開的「公聽會」。有環保團體四下打聽到消息,到了現場卻發現連個位子都沒有。

而且,營建署在舉行第一輪的三次公聽會後,於10月1日起再舉行第二輪公聽會(新揆上任後)的台北場時,提出來的草案內容跟最初一模一樣,當場被環保團體質疑公聽會玩假的,之前三場各界提出的意見全都未納入。

而且,公聽會開完後,10月8日行政院就通過了國土計畫法草案。公聽會上各界的意見有被好好討論了嗎?

請問這樣‧有公民參與嗎?

不談這些大型會議,平常行政機關內的會議,公聽會、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區域計畫委員會等等,表面上有公民參與機制,但官方還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選擇性的公民參與。想給你聽時就給你聽,不想給你聽時就不給你聽。

環保署還精心設計了「旁聽要點」抗拒民眾參與,甚至發明所謂「延續會議」,意思是一個會議如果第一次開不成,擇期再開叫做「延續會議」,民眾只能在一個會中發表一次意見,因此「延續會議」是不開放發言的。

然而,就算有開放民眾發言,或限制人數、或限制發言時間、不准帶旗幟等「危險物品」、不得拍照等等。而當民眾把意見說完,官員、開發單位不必回答,採不採用全憑官員意思。

請問這樣‧有公民參與嗎?

所以,請不要再打著「公民參與」的口號,欺騙參與的公民。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