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面鷲遷移路徑追蹤 首隻完成總旅程12,000公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灰面鷲遷移路徑追蹤 首隻完成總旅程12,000公里

2009年10月15日
摘錄自2009年10月14日央廣電台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這項全球首創的研究成果,已經獲得國外猛禽研究單位的重視。而被台灣相關單位做為追蹤計畫的5隻黑面鵟鷹,已經有2隻死亡,被稱為「模範代表」的海角1號,則在去年10月由墾丁前往菲律賓最南端岷答那峨島渡冬後,今年3月北返來台,在遭遇連續多日強勁東北季風的阻撓後,強行渡海飛抵廣東沿岸小島,在6月初飛抵黑龍江北邊的中蘇邊界,之後又向南折返,並且在通過台灣後,已經在10月12抵達菲律賓。

農委會保育組科長林國彰說:因為每次候鳥在遷徒時,本來傷害就非常嚴重。所以我們想利用這個機會,它如何遷徒,路徑在那裏,我們也知道說,路徑出來時,那裏是需要重點保護的區域。免得說,它長期在飛行時,只是它落腳的地方,已經很累了,但這地方卻被開發,增加它傷亡的頻率。

海角1號是計畫中,第1隻完成一整年遷移路徑的個體,總旅程超過12,000公里。研究單位也期許,海角1號能夠順利完成下一回的遷移路徑,讓研究機構對黑面鵟鷹的遷移路徑,能更加確認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