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重慶庫區 崩塌總體積1.65億立方公尺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三峽大壩重慶庫區 崩塌總體積1.65億立方公尺

2009年11月03日
摘錄自2009年11月3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隨著三峽大壩蓄水量增加,鄰近庫區的地質災害風險也為之增加,在2008年的175公尺試驗性蓄水中,重慶庫區段就已出現了44例這種老滑坡體復活的情況。而根據重慶市國土部門的統計數據,自2008年試驗性蓄水以來,僅重慶庫區周邊就已發生了243處地災險情,崩塌總體積約1.65億立方公尺,影響房屋面積54.43萬平方公尺。

據《財經》雜誌報導,重慶市國土局的一名官員表示,在這243處地質災害險情中,有166處沒有納入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規畫及新生地質災害隱患,若這些地方地災一旦發生,後果將不堪設想。重慶市雲陽縣的一名官員說,幾乎每次蓄水都臨時避險撤離,蓄水後的地質災害已讓庫區居民身心疲憊。而為了預防大規模的滑坡出現,國土資源部還組織了以副部長和總工程師為首的工作組,先後到重慶市巫山、奉節、雲陽等地指導開展三峽蓄水地質災害險情處置。

國土資源部的工作組也在雲陽縣召開三峽工程重慶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緊急會議。庫區區縣普遍反映蓄水帶來巨大的地災防治難題。重慶市萬州區國土部門在2009年汛前排查時,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高達678個,其中滑坡體587個,涉及52個鄉鎮、街道,威脅到8.92萬人的安全,有403.6萬平方公尺的房屋受到影響。而在2003年─2008年,萬州區已發生521起地災險情導致10人死亡。

而處於三峽水庫175公尺蓄水回水段的涪陵區,因為庫岸失穩導致的地質災害隱患越來越多。此外,三峽水庫水位每年都要從175公尺降低至145公尺,這每年30公尺的落差,使庫區岸所受的各種應力發生變化,加重了庫岸的侵蝕強度,同時滑坡和坍塌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