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談判僵滯 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存廢成焦點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哥本哈根談判僵滯 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存廢成焦點

2009年12月15日
2009年12月14日,丹麥哥本哈根現場傳真,南方中心執行長許國平報導,陳思穎編譯

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進行了超過一半,會議的命運,得看部分成功和徹底失敗兩者間哪個機率高,哪個機率低。

會議過了一週,然而更困難、更激烈的情況將在第二週發生,也就是上百位總統和總理出席的17、18日。眾人期待這些首長能提出一份「有共識的結果」或共同準備的宣言。不過照談判進行的狀況,比較有可能的是,政治領袖們會各自做好關鍵的決定。

目前仍舊有許多關鍵議題未獲解決,特別是這幾天出現最大的議題--未來全球氣候協議體制。

已開發國家,尤其是日本和歐盟,堅持新的協定必須取代京都議定書。目前除了美國,幾乎所有簽署UNFCCC(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國均批准了京都議定書。但由於美國不打算簽署京都議定書,其他已開發國家便希望以另外的協定納入美國;不過,這將要求發展中國家必須在其減量上有所作為。開發中國家無法接受,因為新的協定不若京都議定書,將嚴格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定加諸於已開發國家,要求其減量。

此外,在京都議定書之下,開發中國家不須承擔減量的法律責任。因此在財務和技術轉移方面未獲得已開發國家具體承諾的情形下,開發中國家不希望擔負「巴里行動計畫」以外的義務;他們擔心這將影響到其經濟發展。

歐盟、日本反對京都議定書繼續存在

上週四(10日)工作團隊提出新的決議草案時,歐盟和日本強力批評草案將使京都議定書繼續存在。歐盟和日本拒絕參加有關京都議定書的討論超過一天,希望能和主席協商是否有修改草案的空間。上週五(11日)的一場會議中,歐盟和日本再次表達對此草案的反對立場,並表示延長京都議定書無法解決減排需求。他們認為納入美國和開發中國家的「單一協定」才能解套。

在同場會議中,開發中國家堅持希望京都議定書體制能夠繼續存在,且已開發國家必須同意在2020年以前減量至比1990年少40%。另一項模式是,美國必須在COP框架下做到類似的努力,發展中國家則獲得財務和技術轉移的支持,進行自願減量行動。

中國不管碳排放總量  只管排放密度

過去幾週有些開發中國家已經宣佈其國家減量目標,如中國表示將以GNP(國民生產毛額)為基準計算排放密度,在2020年以前減到比2005年少40%~45%的標準,也就是每單位GNP產出的排放減少40%~45%。根據一位中國科學家在上周一場「碳公平」(Carbon Equity)論壇中的說法,此目標相當積極,比已開發國家過去幾年的減量表現還好。

不過歐盟對此不以為意,表示中國的目標仍不夠。在哥本哈根會談中。

歐盟協同其他國家不斷強調開發中國家必須為減量做更多努力,如在2020年以前必須達到比「正常經濟發展」(business as usual )水準下減少15%~30%的目標。但何謂「正常經濟發展」,並未有共同定義或共識。

這項減量提議已經背離2007年12月在巴里島COP13的決議,因此遭到開發中國家的反對;他們已經準備好進行國內自願減量目標,但是不希望以協定規範這些目標。

開發中國家認為,UNFCCC和京都議定書基於「共有但是不同的責任」原則,已開發國家在全球暖化問題上有歷史責任,因此他們有更大的責任必須減量。

開發中國家堅持談判應「雙軌」同步進行

開發中國家強力要求哥本哈根談判能就「雙軌」制度達成共識。其一是要求已開發國家(美國除外)在京都議定書的框架下,於第二階段更進一步的減量;其二是以UNFCCC下COP的決議,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進行類似的減量,而發展中國家在受到包括計算、紀錄、審核的財務和技術轉移的支持下進行減量。

G77+中國集團的蘇丹籍主席表示:「我們無法接受協商停滯不前和已開發國家興致缺缺的態度。我們強力反對他們想要扼殺目前唯一一個具有法律約束性的京都議定書。」

發展中國家的協商代表紛紛發言支持主席的說法,並表示COP締約國和京都議定書簽署國必須以雙軌進行。支持此議的國家包括格瑞那達(代表小島國聯盟)、甘比亞(代表非洲集團)、南非、奈及利亞、巴西、印度、中國、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阿曼、埃及、巴布亞紐幾內亞、吐瓦魯、阿富汗、科威特、密克羅尼西亞、波利維亞。

印度表示:「雙軌的合法性必須維持下去,我們必須避免任何想跳脫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2012-2020)的舉動。」中國亦強調雙軌制是所有UNFCCC締約國(包括美國)在巴里會談所同意的。當會談只剩幾天時,已開發國家仍舊沒有表現應有的政治意願,是全球有目共睹的。

波利維亞批評已開發國家應為75%的排放負起歷史責任,卻想否認其對開發中國家和地球欠下的「氣候債」,扼殺京都議定書。「如今他們說他們要等其他人做出承諾後才願意回應,完全不想負責。」

當會場正在進行協商時,超過10萬人在哥本哈根的街道上遊行,要求各國領袖立即行動及做到「氣候正義」。

協商陷入僵局,特別是京都議定書的存亡、雙軌的結果,抑或新的協定,皆正在威脅會議的成功與否。離12月17日、18日各國總統或總理蒞臨的時間所剩不多,希望能簽署具歷史性的氣候協定。至於最後會是至少包括氣候框架的部份協定,或是決定繼續協商,仍值得關注。

※ 許國平,Martin Khor,馬來西亞裔,前任「第三世界網絡」(Third World Network)執行長,現任南方中心(South Center)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