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建壩?「後三峽時代」搶水大戰升溫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鄱陽湖建壩?「後三峽時代」搶水大戰升溫

2009年12月25日
摘錄自2009年12月18日大紀元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最近,江西準備在被稱為長江中下游的肺--鄱陽湖上建起大壩蓄水。但專家警告,如果鄱陽湖建起大壩,有今後武漢、南京壯闊的江面也許會變成一條水溝。

鄱陽湖是洪泛型湖泊,「洪水一片,枯水一線」是其一大特色,但雨季和旱季的巨大的水位差卻造成人民生活極大不便。近年來頻仍的湖區旱災,加上今年9月三峽工程第一次試驗性蓄水啟動造成中下游提早進入枯水期,導致長江中下游各省興起新一輪築壩運動,各省份進入「搶水大戰」。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促使江西下決心推進鄱陽湖築壩工程。

然而,江西省「湖控工程」方案甫一出台,體制內外的爭議聲不斷。儘管當地官方一再表明建壩有利於留住水源、保護濕地環境,但部份人士擔憂,建壩會影響水質,並會進一步惡化湖區日漸褪色的生態環境。

各方質疑使得江西方面開始調整思路,決定對「湖控工程」進行方案修改,提出將「調枯控洪」改為「調枯暢洪」、「築壩」改為「建閘」的新構想。所謂建閘方案,即在長江洪水季節,把閘門打開,等到了枯水季節,在適當地保留一些五河來水的同時,保證長江干流的去水。

但外界仍有不同聲音,「改為建閘後,雖然影響有所減少,但對湖區和整個下游流域的生態影響仍將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一位北京的生態學者表示,「江湖自由聯通」的生態學意義非常重要,「人類至今對河流生態系統的認識只是滄海一粟。」

「建壩行動雖暫時可以解決當地用水的問題,但會使長江中下游的水問題更加嚴重。隨著長江流域干支流各地搶水的加劇,今後武漢、南京壯闊的江面也許會變成一條水溝。」一位國際生態組織的項目官員不無憂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