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濕地重返自然狀態 可減少水患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讓濕地重返自然狀態 可減少水患

2009年12月31日
摘譯自2009年12月28日BBC報導;王茹涵編譯,莫聞審校

美國洪患頻率將越來越高 (法新社 攝)美國一項發表在「科學」期刊中的研究顯示,將洪氾平原重新與河流重新連結,可降低未來洪水氾濫的風險。

科學家解釋,在暴雨期間,若是讓這些地區能被水覆蓋,可降低鄰近城鎮遭受水患的風險。

由於興建住宅的壓力,使得許多洪氾區被開發。未來由於氣候變遷及土地利用變遷,水患發生的機率將越來越高。

該研究共同作者之一—歐普曼 (Jeffrey Opperman),同時也是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全球淡水團隊的成員之。他指出,「我們正在推動的是極大規模的土地利用模式改變。然而,經濟上和政治上,我們不可能將大片洪氾平原變更成公園,以解決問題。我們提倡的的是可行的、甚至是支持性的策略,包括彈性的農業經濟與私有地所有權。」

作者進一步以加州為例說明。加州的洪水季與生長季非同時發生,這表示,即使耕種區域於洪水季節被淹沒,也不會造成農地永遠消失或農作損害。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還提到,人工的水患管理系統(如:築堤)也會造成生態衝擊。作者們發現,管制水患的硬體設施不讓強大水流進入洪氾平原,反而降低自然的防洪排澇能力,並減少了維持健全河岸林地與濕地生態系所需的水量。
作者強調,重新連結河流與洪氾平原有三方面的益處。第一是降低水患風險;第二是提高洪氾平源的產品與服務;最後是提升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對於美國以外的地區,歐普曼表示,對私有地主有許多不同的農作方法,可以適用於上述的策略。

他並解釋,目前有許多正在崛起的生態系服務市場,例如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與營養鹽封存(nutrient sequestration)。而洪氾平源都可提供這樣的服務;而隨著各種氣候政策的發展,洪氾平原的生態系服務也會像「碳」一樣由市場訂出價格。

資料出處:http://news.bbc.co.uk/2/hi/science/nature/8406351.s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