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海龜多?!談印度海龜保育經驗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外海龜多?!談印度海龜保育經驗

2010年06月11日
作者:馮加伶(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這麼美的一個畫面,對海龜而言卻是一輩子的挑戰! 圖片來源:Robert van Dam/ seaturtle.org

她,鼓動如翅膀的鰭,傾其一生飛翔! ──電影「在海裡飛翔」

為什麼要保育海龜?

這是我在蘭嶼擔任海龜保育解說志工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海龜的天敵很多,從龜卵孵化的過程就開始危機重重,有些蛇(如:小頭蛇屬的赤背松柏根)會以特化的上頷齒劃破龜卵,再將頭伸入卵皮中吸食;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則是沙灘上的螃蟹、浣熊、蛇、大海中的魚及天空中盤旋的海鳥的食物。直到海龜長大,具有可以對抗洋流游泳能力之後,天敵就只剩下鯊魚了。啊!還有人類,這才是海龜瀕臨絕種的主因。

索命項鍊。圖片來源:Philip Miller/ seaturtle.org

長期的過度捕捉和利用使海龜族群量急遽減少,海上棲息地及產卵沙灘的破壞、不當漁具漁法的使用也使海龜族群量的恢復相當困難。另外,還有一個厲害的另類殺手,那就是塑膠垃圾!許多丟棄於海中的廢棄魚網會纏繞海龜的四肢,造成行動不變、組織壞死和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死亡;或是塑膠袋或束繩帶等塑膠碎片被海龜誤食,導致消化不良、腸胃道潰爛,甚至毒素累積而死亡。海龜瀕臨絕種是人類造成的,人類當然要負起保育及復育的責任,這種充滿社會正義的回答有時很難說服現實的遊客及民眾。幸好,海龜的外型可愛憨厚受到許多人喜愛和關注,是保育類中的明星物種;在許多單位和熱情民眾的支持下,台灣海龜保育工作的推動也算相對順利。

沙灘上撿到已經死亡的臭青公,其中居然還有兩隻小海龜! 圖片來源: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下海之後,還有重重關卡等著小海龜。 圖片來源: 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印度的海龜保育現況 生態觀光是助力

1993年,生物學家才注意到有大量欖蠵龜在印度奧里薩省魯希庫利亞河(Rushikulya River, Orissa)出海口附近集體產卵,這種成群集體產卵的獨特現象被稱做arribada。當地的居民則是對此現象習以為常,附近的漁民亦都不會捕殺海龜或是以海龜蛋為食,這也讓此區域成為印度洋欖蠵龜主要的產卵地。從1995年開始,印度野生動物研究機構訓練當地的年輕居民,協助海龜產卵資料的收集及個體標記。近幾年,當地政府準備將產卵地規劃成生態觀光的景點,效法哥斯大黎加、剛果和厄瓜多等國以海龜產卵為觀光賣點,希望能以經濟收益做為甜頭,增加當地居民保育海龜的意願。

30th ISTS會場旁的沙灘。圖片來源: 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海龜砂畫。圖片來源: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海龜收容與救護 團結力量大

2010年的4月,因為海龜,我們前往印度參加第30屆國際海龜研討會,與來自美國、英國、厄瓜多、斯里蘭卡、義大利、馬來西亞、希臘等34個國家、超過300位與會者,瞭解各國的海龜保育現況和經驗學習。許多較早推動海龜保育的國家,紛紛將保育重點從產卵沙灘,擴展到海上棲息地的調查和海龜收容中心的設置。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有非營利組織設置的海龜醫院,專門照料擱淺海龜、舉辦教育宣導活動、讓社區民眾參與海龜的日常照料;地中海區域的海龜救護中心,除提供海龜生物學家和獸醫師實習機會,還致力推動海龜救護互聯網的建置,並擬由資深獸醫師和海龜生物學家駐站定期分享擱淺救護案例,希望增加收容海龜的治癒率。

海龜保育在台灣 教育宣導不停歇

自1995年,澎湖縣望安鄉綠蠵龜產卵沙灘被劃設成保護區後,沙灘上產卵母龜的研究工作和針對遊客、當地居民的教育宣導工作從未間斷;近幾年,更致力於海龜擱淺及疾病通報系統的推動和舉辦海洋保育觀念推廣的講座,希望可以藉著海龜讓更多人知道海洋生態系的重要。今年是綠蠵龜產卵保護區成立的第15週年,在農委會和澎湖縣政府的支持下,跟著海龜產卵季開始,系列活動陸續登場,包括為期2天的學術研討會、野放收容海龜、保護區淨灘及兒童彩繪海龜蛋等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或是各級學校老師一同參與。

海龜洄游路徑追蹤。圖片提供: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