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台灣的真性情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生命印象

海洋台灣的真性情

海洋文化觀察

2010年09月30日
作者:柯金源

台灣的領海版圖,雖然比陸域轄區大3倍,而經濟海域更是陸域面積的15倍大,但廣裘豐富的海洋資源,卻被一般人所忽略了。而大部份人認識海洋的途徑,大多借助於少數海水浴場的活動,著實辜負了台灣島四面環海的天然優勢。

其實,台灣島上的住民先輩們,大部份是經由水路登島的。後來受到執政者的箝制,除了蘭嶼島達悟族人與漁民,比較了解海洋,並以海營生之外,大部分住民,幾乎成為陸封的動物。

近20年來,當人們獲得較大的親海空間時,卻同時也發現,海岸地帶已滿目瘡痍,重污染的工業區、過量的港灣、不當的海堤消波塊工程、大小垃圾廢土場林立,而西部綿延數公里的泥灘潮間帶,部份更受到廢水的污染,已成為重金屬污染區。近十餘年來,海岸更緊跟著平原及山坡地開發的腳步,成為財團聚金的工具,像新市鎮開發區、濱海工業區、發電廠、工業港等等。以雲林縣海岸居民為例,他們經常向西遠眺的海洋地平線,已經被一根根高聳的煙囪所取代。

彰化大肚溪口與台中火力電廠及彈塗漁;圖片來源:環境影像部落格

自海岸逐步解嚴以後,海岸及海洋的環境問題也逐漸受到矚目,而近幾年來,海域活動看似已慢慢的活絡與多元發展,譬如海上鯨豚觀賞、珊瑚礁海岸浮潛、藍色公路觀光、水域技術活動等等。但因為缺乏海洋教育的累積與海洋文化的沉澱,海洋環境知識就無法根植。因此,目前的海岸環境還是面臨著危機,海域活動還是傾向速食消費,就連官方舉辦的活動,也喜好嘉年華似的活動,稍嫌流於浮誇。

海洋立國、海洋國家、海洋文化,是台灣近20年來,經常聽見的口號,但實質的內涵,還是有待建立。為甚麼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可以把自己當作世界的中心,朝四方輻射出海,但大部分人對於台灣的海洋國度,還是那麼的疏離與陌生。要落實海洋民族的目標,其先決條件,必須建構一個優質的海洋環境,才能吸引眾人的眼光,也才具備海洋立國、海洋文化發展的基礎。而這個基礎必須仰賴紮實的常民海洋環境教育、海洋資源調查、發展規劃。

綠島海洋義工;圖片來源:環境影像部落格

台灣的疆域,包含台灣島及周邊13座小島、澎湖有90幾座島、金馬地區有33座島嶼,南中國海有5座,約140餘座至160座大小島礁。除了少數幾個觀光交通較為便利的島嶼以外,像太平島、東沙環礁、烏坵、北方三島、馬祖、金門週邊等諸島,目前仍彷彿覆蓋著一層神秘的薄紗,一般人還是無法盡窺其全貌,以東沙環礁與太平島為例,許多人聽過這個名字,卻很少人知道她在那裡?這座環礁又是如何的模樣?

東沙防禦鐵網夕陽;圖片來源:環境影像部落格

而目前部份小島因人口外移,大部份的公共設施幾乎閒置,其實可以更有效積極的應用,譬如澎湖縣東吉島現有常住居民只有幾十人,島上的碼頭、通訊、基礎生活資源皆可支應,可以發展成為台灣海峽的海洋教育園區,再如東沙島的環礁生態,也是一處難得的海洋教育及南海的研究基地。另外,台灣的海岸環境與海洋系統基礎資料,仍相當缺乏,就因為基礎調查資料不足,導致人們還來不及了解、認識當地環境生態資源之前,環境已被破壞掉了。譬如﹔桃園觀音大潭海岸,有一處很特別的藻礁生育地,但大部份的海岸地質文獻資料中,大多以沙丘或珊瑚礁岩地質輕輕帶過。當台大海洋所戴昌鳳教授,於1998年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中,提出現生藻礁及其外沿海底,還有柳珊瑚、造礁珊瑚生長情形時,外界才赫然警覺,原來在綿延數十公里的沙丘地形裡,還珍藏著另類生物礁的奧秘。但是,目前這一片砂岸地形中的瑰寶,一般人已快無緣相見,因為牠已被規劃為桃園的黃金海岸開發區。目前,大潭天然火力發電廠已正式運轉,天然氣接收管也完成海岸工程,沿線的藻礁及海岸生態環境已遭受嚴重衝擊。

據桃園保育人士表示,他們從來不知道,原來自己家鄉就有這麼一處寶地,當珍寶被發現之後,也等於宣告海洋精靈消失的訊息,他們想要親眼目睹或進一步搶救,已來不及了。

據學者的調查成果,發現台灣各地區的珊瑚礁,均面臨人為破壞與經濟發展的壓力,大部分珊瑚礁區更遭受到泥沙覆蓋與水污染的危害,而珊瑚礁魚類則因為濫捕的因素,其族群量已減少了一大半。像屏東墾丁地區就是較明顯的例子,當地旅遊、餐飲業者,為了滿足每年高達600萬遊客人次的食宿需求,山坡地開發、違建四處可見,目前所累積的違建案,可能超過千件。加上近幾年遊客開始迷上珊瑚礁魚類及潮間帶的螺貝類、海膽之美味,目前南台灣海域的生物,再度面臨捕撈的壓力。

軟絲竹叢與守護者;圖片來源:環境影像部落格

海洋的視野是無限延伸,但其包容的內力是有限度的,短視近利的豪奪性格,已讓島民嚐到苦果。海洋公民的養成,需要教育與文化內涵的累積,環境資源的價值觀也必須重新確立。

如果,海洋是生命的發源地,那水陸交界的海岸地帶,定是生物蛻變的舞台。

萬物在這廣裘的海岸上、爭奇鬥豔尋找出路,千萬年來、潮來潮往、寒暑更替,眾生在這一地帶上獲得生命的滋養,人類更需要細心呵護它,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台灣,不管是美麗或醜陋的土地,都是我們生長的地方,不管是快樂或悲傷,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不管你喜不喜歡,台灣一切好與壞的現況都歸我們所有。

【相關資料】

柯金源-山海經典部落格
公視【活水溯源.森之歌】精華
自然生命印象專欄:寂靜的海洋

【立足之地】2010台灣自然生命印象紀錄暨生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