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囝仔王鐘銘 要讓青年與綠地返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淡水囝仔王鐘銘 要讓青年與綠地返鄉

2010年11月22日
本報2010年11月22日台北訊,陳韋綸報導

綠黨新北市第一選區市議員候選人王鐘銘淡水,如同被定位為北市衛星都市的其他地區,有著你我不會陌生的風景:上班時間總是塞車的主要幹道與凌亂蔓生的巷弄,以及超高容積率的摩天公寓。與綠黨新北市市議員候選人王鐘銘走回竹圍競選辦公室,映入臉簾的,正是如此。淡水是他的故鄉,然而長期以來淡水生活機能失衡、每逢假日壅塞的交通,以及不斷被水泥填滿的溪流與河岸,王鐘銘如同其他淡水青年,都有一個返鄉夢想,問題是:淡水準備好了嗎?

依綠黨最初規劃,預計於北市六區皆推出市議員候選人。對於回鄉淡水的強烈欲望,王鐘銘(blog.mingwangx.org)自己爭取,出馬包括淡水、八里、三芝與石門在內的第一選區市議員候選人。

擺脫臥房型城市 建立綠色淡海

淡水長期被定位為「臥房型城市」──處於衛星位置的淡水,因為房價相對便宜,使這裡成為通勤族心目中的「大宿舍」;另一批湧入淡水的人潮,即是假日來此觀光消費的遊客。通勤與觀光塑造了淡水「如何與台北市連結」、以對外交通建設為主的發展思維。這也造成淡水發展忽略在地生活機能。沒有綠地公園與人行道的淡水,馬 偕醫院患者與往來車輛比鄰而型的景象並不陌生。因此,王鐘銘認為是「以一個淡水人、一天24小時生活在此的角度思考『淡水需要什麼』」的時候了!

王鐘銘週六於淡水捷運站前做肥皂箱式拉票。升格前的北縣政府,對淡水有其旗艦建設計畫。以淡北道與淡海輕軌強化淡海對外連結,期待2029年淡北新市鎮湧進24萬人口。另一方面,無論是金色水岸計畫或藍色公路,皆以休憩觀光為導向。「如果淡海新市鎮不是朝著『更多人進駐的思維』,而是以產業基地、提供現有居民工作機會的角度思考呢?」他問道。名片背面印著兩行字樣:「綠色經濟,結穗淡海」,王鐘銘以「青年返鄉、農業復育」作為主要政見。

王鐘銘分析,淡海、八里及三芝目前耕地比例仍高,在石油價格飆漲、糧食危機的未來,這裡具備「大台北糧倉」的潛力。然而台灣休耕補助造就「沒做稼的人領得比做稼人還高」、除草劑使用頻繁的怪異現象,王鐘銘主張:修正休耕補貼,認同農地對於環境友善以及糧食安全的價值,改為「保護土地」的環境補貼。

綠色交通可行 政府需補助鼓勵

淡水是否具備實踐綠色交通的可能?王鐘銘指出,綠色交通是不同交通工具交替使用的複合式運輸,相較「同一交通工具、一路到底」的公路式交通,必須考慮工具間交替節點與每種交通工具的便利性「綠色交通在淡水的全面性問題是:出捷運後轉搭公車並不便利,以及步行空間不夠友善。」此外,做捷運進入市區的花費,比騎摩托車高出一倍,選擇後者成為經濟效益上理所當然的選擇。王鐘銘思考:政府必須補助捷運,鼓勵民眾做出對環境友善的抉擇、改善搭乘公車的便利性,並對公車尚未到達的社區,使用計程車作為完成「最後一哩路」的補充方式。

打開水泥化溪流 王鐘銘要花五年與民眾溝通

綠黨新北市第一選區(淡水/三芝/石門/八里)市議員候選人王鐘銘「當騎車比坐捷運便宜的時候,為什麼不坐捷運是很清楚的。」王鐘銘體認到,能做的只有精進每個方案可行性、理解民眾的困境,而非要求居民對綠色交通進行表態。

「淡大交通管理學系張勝雄老師有一次問我:你是選市長還是選市議員?」他笑說,最初主張被認為不切實際,為了評估可行性,討論很多細節,到了最後像是在擬定施政。此外,王鐘銘作為綠黨市議員參選人,當環保主張的候選人談論溪流與河岸水泥化,如何理解民眾思維與需求?「竹圍有一條樹梅坑溪,完全水泥化,成為馬路與住宅,走街時民眾拿到『打開樹梅坑溪』,直問:難道你要拆我家?」他說,日本溪流整治,花了十年時間,他期許自己:無論當選與否,都要花五年時間,與居民溝通,達成共識。

北縣升格新北市取消鄉鎮化整為區,淡海被政府規劃為人口新駐區。王鐘銘強調自己如果當選,以市議員身份來說,他仍會禀持「優先處理淡水目前人口面臨問題」的原則。綠黨新北市第一選區候選人王鐘銘,要讓綠地、青年與在地經濟,一起回來淡水。